朱小敏
(廣東省東莞市石碣中學 廣東東莞 523290)
據有關報道:2020年5月6日,一名14歲初三女生,因為沉迷游戲而月刷6萬,被母親發現后,爬上高臺跳樓身亡。2020年6月4日,常州五年級小學生疑似因作文被老師罰重寫,從四樓跳下不幸身亡。2020年6月6日,中北大學一名大二學生因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在離開考場后墜樓身亡……
看著這些生命之花還來不及綻放就垂落枝頭,讓人痛心疾首,扼腕嘆息!這一切也在向我們發出警示: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因為疫情,學生長時間居家學習。這對許多學生的心理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其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在家里呆的時間太長沒有外出活動,造成情緒的積壓;二是長時間呆在家里,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加,親子矛盾容易激化;三是由于學校開了網課,學生使用電子設備上網成了必然,由于家長白天上班無法監管,學生很容易沉迷網絡游戲無法自撥;四是部分學生在網課期間聽課效率低,造成返校后成績下滑,學業壓力劇增,造成心理方面的問題。
所以,在學生返校后,學校有必要開展生命教育,及時排除、消解學生積壓的負面情緒,并通過生命教育樹立學生的生命意識,使學生的人格變得正直而強健。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重視生命教育”,2015年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把“珍愛生命”列入其中。雖然有了相關政策的指導,但我國的生命教育課程建設仍然相對滯后,很少有學校專門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在這種情況下,民間許多學者開始自主研究、開發生命教育資源,比如,我國學者馮建軍、朱永新等人提出的新生命教育,圍繞人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展開教育,以呵護人之自然生命、完善人之社會生命、涵養人之精神生命為價值追求[1]。而肖川則把生命教育中的“生命”,擴展為一切“有生之命”,并認為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教育、發展生命的教育和死亡教育三個層面[2]。
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不僅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隨時進行生命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果,而且可以發揮各個學科在生命教育中的合力作用。
我校各學科組長經過多番討論,確立了各學科教學中有關生命教育的目標,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活動。如:
語文學科通過文本故事閱讀、寫作教學,使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思考生命的價值,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具體課程包括開展“抗疫英雄故事會”:學生搜集抗疫英雄的故事,并與同學分享;學生給抗疫英雄寫一封感謝信,致敬英雄等。
歷史學科通過歷史故事,使學生傳承民族優良傳統、理解國家的政治理想和價值觀念。具體課程包括結合疫情,與學生探討何謂“英雄”,帶領學生從歷史人物的故事中探討人生價值的意義,如屈原、文天祥、譚嗣同等英雄人物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所擔當起的民族責任。
道德與法制學科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善待自己和他人,養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態度;提高責任擔當意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具體課程包括結合疫情,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使學生認識到社會與“我”的相互影響。
生物學科講授生命的知識,引導學生掌握生命知識,了解生命規律。具體課程包括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知識”“疫情在全球”等主題課,讓學生科學掌握與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小知識,從自然角度反思人類行為之過。
地理學科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規律,使學生敬畏自然、保護環境。具體課程包括理解人類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進而珍惜人類共同生存的環境,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
體育學科了解運動與健康的知識,提高學生強身健體的綜合能力。音樂、美術學科通過開展欣賞、學唱抗疫歌曲、繪畫抗疫英雄活動,利用藝術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
“社會即課堂,生命即教材”,我校發揮骨干班主任的引領作用,把疫情變成生命教育的素材,設計出一系列的生命教育校本資源在全校推廣。
1.第一階段主題: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通過觀看相關視頻,了解新冠肺炎爆發的原因,讓學生認識到在地球上,人類并不是唯一的統治者。如果我們狂妄自大,任意妄為,遲早都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通過課程教育,學生明白了:保護地球,保護生態,刻不容緩!
2.第二階段主題:致敬英雄,牢記擔當
在這一階段,教師讓學生搜集“抗疫英雄”的故事,并為他們唱響贊歌。還有更多同學談到了自己身邊的英雄,如某同學的叔叔是中建三局的施工管理人員,他臨危受命,在武漢趕建了著名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此外,還有在社區醫院做護士的媽媽,在警局做干警的爸爸……
每一位逆行者的故事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教育素材,我們用這些或是英雄人物、或是平凡人物作榜樣,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并從中受到鼓勵,學做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3.第三階段主題:直面人性,明辨善惡
這一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判斷善惡美丑。疫情就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正直、堅強的品質,也照出了少數自私、貪婪的人心。學生懂得了判斷善惡美丑,自然也就懂得了自己長大后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4.第四階段主題:生命無常,珍愛自己
不斷更新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牽動著我們的心,一串串數字背后代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除了受感染者,還有在這場災難來臨時,為了保護我們而犧牲的醫生、護士、教授、民警……學生們紛紛感嘆:世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只有珍惜自己,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對得起那些為我們拼過命的人。
5.第五階段主題:抗擊疫情,我在行動
聯系自我,落實行動,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在這一階段,我們引導學生集思廣益,思索如何用自己的行動為抗擊疫情出一分力。有同學說勤洗一次手,每天戴好口罩,有同學說每天積極鍛煉身體,增強自身體魄,還有同學說掌握生活技能,為父母分擔家務,更有同學說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日后才能成為祖國的脊梁……
以上生命教育專題活動目的性強,時效性強,旨在使學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學會積極健康地生活,學做有責任擔當的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說教上,只有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感悟才是深刻的,所以,我校還開展了一系統生命教育實踐活動[3]。
1.全校鋪開團體心理輔導課
團體心理輔導課是通過團隊游戲和全班分享交流的方式,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用心理健康的同學帶動心理亞健康的同學,快速修復大多數同學的心理問題。
學生返校后,我校一共進行了兩期團輔活動。第一期的活動主題為“團結合作,攜手共進”,學生們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人手拿一根PVC導管,采用接力的方式將小球傳送到終點。在分享環節,學生們將他們在游戲中的感受延伸到學習生活中,紛紛表示學到了如何團結合作,如果靈活應對困難。第二期的活動主題為“勇于挑戰,沖出重圍”,學生們輪流扮演突圍者,在其他同學圍成的包圍圈中努力突圍而出,通過活動體驗,學生們延伸聯想到面對困難時應保持冷靜的頭腦,勇往直前,敢于挑戰,不斷嘗試新的突破點。
以上活動寓教于樂,寓道理于游戲,學生們參與興致高漲。
2.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活動
為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營造輕松活潑的校園氣氛,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我校從6月8開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以“陽光心態,快樂成長”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活動。此次活動包括以下一系列活動:在課間做頭腦喚醒操、心理電影《奇跡男孩》展播及觀后感書寫、心理健康知識展、各班心理委員集中培訓、發放心睛書簽、繪制手掌圖、心理活動專場等活動。
3.感恩系列活動
我校結合5月母親節、6月父親節、端午節、初二、初三學子們即將迎來中考等重大節日的契機,開展了一系列感恩活動。
寫感謝信:每位同學向給你正能量幫助的人,說出你的感謝。每天中午由學校廣播員在全校內讀出同學們的感謝信,傳遞正能量。
制作祝福卡:由初一級的同學為初二、初三即將準備參加中考的師兄師姐們制作書簽和祝福卡,并送到他們手中,心意滿滿,祝福滿滿。
錄制感恩視頻:在父親節來臨之前,各班學生利用課間時間到班主任那里錄制給父親的感恩視頻。在父親節當天,所有的爸爸們都在家長微信群里收到了來自孩子的祝福。
通過以上活動,學生們懂得了珍愛自己的生命,豐盈自己的生活,才是對父母、對他人最大的感恩與回報。
我校通過學科滲透生命教育、分階段推進生命教育專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實踐活動,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提升學生的能量,促進了學生的心理成長,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學生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認識有明顯提升,普遍呈現出積極奮發、陽光向上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