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勇
(四川省通江縣實驗中學 四川巴中 636700)
高中政治是文科中的重要科目,記憶背誦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在考試中不難發現,學生知識記憶不牢固、記憶混亂的問題較為普遍,促進學生高效完成對高中政治知識內容的理解、記憶、內化,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幫助學生找到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非常重要[1]。高中政治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給予學生科學專業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識記能力,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記憶能力的提高。
面對政治科目繁多的知識內,高中生最常使用的就是死記硬背的方法,尤其是政治學科的理論知識,學生通常以死記硬背為主,簡單理解后就進行機械記憶,學生不僅背的慢且很容易忘得快。因此,在考試前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重新記憶,而且由于背誦內容過多,導致理解不透徹,學生很容易將知識內容記混淆,造成在考試過程中出現拼湊或答非所問的情況。
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喜歡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考前一兩天突擊背誦知識點,通常考完后就將知識內容忘記了,利用暫時性記憶來應付考試,這種方法更是記得快忘得也快,采用這種記憶方法通常成績不穩定,湊巧抓住考點了就成績好一點,沒抓住就考得一塌糊涂。
對學生而言,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在理解的基礎上開展的記憶活動才能印象更深刻,記憶更牢固,而且能有效避免知識點間的記憶混淆,因此,理解記憶法能廣泛應用于各種需要記憶背誦的學習中。理解記憶法離不開學生的思維活動,需要學生先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探究,如高中政治教學中概念類知識內容的記憶,即使是基礎記憶內容,也關聯到知識結構建立和知識分類,通常也是學生記憶的重難點。教師在針對概念類知識內容時,可以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在活躍的思維中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輕松理解并完成記憶[2]。比如,“消費及其類型”這課中消費結構的含義是高考考點,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理解記憶。如:在生活中消費無處不在,那么家庭消費和個人消費中都包含了哪些內容?你能將消費內容進行簡單分類嗎?生產決定消費,那么生產力水平發展,居民消費結構也對應有了哪些改變?有什么樣的變化趨勢?在問題情境中使學生逐漸理解消費結構變動的一般趨勢及消費需求的彈性等基本概念和原理,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在理解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完成記憶,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高中政治在高考中旨在考察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及運用,這就要求學生在記憶時不能局限在零散的知識點上,而是要從宏觀的角度將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建立起知識結構,找到知識之間的銜接點,從而用最簡練的文字或圖示將看似散亂的知識內容串聯起來。框架思維法是一種從宏觀角度進行知識架構并由點帶面進行具體內容記憶的方法,學生可以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角度將知識內容由關鍵詞進行細化。比如,學習“文化與生活”這章時,是什么指的是本章知識內容中文化的內涵、特點、形式;為什么指的是本章中文化的作用和影響;怎么做是指本章中如何發展文化、如何建設文化強國,學生將本章知識內容厘清知識聯系,建立知識框架,在記憶時就不容易出現遺漏和記憶混淆的問題,可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因果聯系法也是比較有效的記憶方法,學生可以找到知識間的因果聯系,然后通過由因導果,由果溯因進行知識記憶。因果聯系法是一種對要解決的問題追根究底的記憶方法,通過問題中蘊含的邏輯關系進行針對性的記憶,學生只要找到其中蘊含的邏輯關系,理解和記憶起來就水到渠成,而且記憶牢固。比如,高一學習“生活與消費”時,對于如何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問題,學生可以運用因果聯系法,先找到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因素,然后再從影響因素的“因”針對性地尋找對應實施措施的“果”,這樣學生記憶起來更簡單,而且厘清邏輯關系后,記憶思路更清晰、更準確,既能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和質量,也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圖表輔助法也是常用的一種記憶方式。所謂圖表輔助法,就是將瑣碎、零散的政治知識以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而在記憶時更好地對知識點進行區別和聯系。例如,學習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時,可以通過圖表的方式呈現出各種經濟體制所占的比重與特征、地位等,使學生深刻理解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類 別 內 容 地 位國有經濟 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集體經濟 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實現形式個體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私營經濟外資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經濟
綜上所述,針對有大量理論知識的高中政治學科而言,只有在背誦記憶的過程中找到合適的記憶方法才能從根源上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學生在高中政治學習中更加高效,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