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麗萍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數學課堂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數學本身是一門枯燥無趣的科目,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話就難以理解其中含義。借助信息技術,能夠創建有趣生動的情境,以圖文結合或視頻動畫的方式將知識呈現在學生眼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數學課堂變得趣味十足,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1]。
數學本身是一門枯燥的學科,特別是高中數學,其中抽象的知識讓學生理解起來十分困難,教師若只靠傳統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學生不僅厭倦還難以理解。若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利用PPT制作課件,通過視頻等方式將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味性,則能使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使學生深入掌握數學內容。
以往的數學課堂較為枯燥,這種教學方式無法吸引學生的探究興趣與欲望,長此以往,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欲望就會大大降低。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可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引入信息技術。這種教學方式能使課堂多樣化,最主要的是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喜好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的良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才能帶著積極的情緒自主進行學習與探究。高中數學知識有很多內容是很抽象的,學習起來十分乏味,導致很多學生對學習數學有較大的抵觸心理。借助信息技術能將復雜的數學知識通過動畫或視頻,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這種方式更容易吸引學生。生動逼真的圖文,能將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更加直觀地展示出來,創建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情境中能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認知,能更好地了解數學概念,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益。
比如,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比如提問:煮熟的鴨子能跑了嗎?并配上烤鴨的圖片。再如:明天,地球還會轉動嗎?配上地球的圖片。這種圖文結合的形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能更好地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問題是每節課必講的問題,學生掌握當堂課堂中的教學重難點問題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數學邏輯思維也較弱,所以,教師要結合課本內容,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凸顯出來,將繁瑣的知識變簡單,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數學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學習“指數函數”時,借助信息技術探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借助信息技術引入概念,使學生了解指數函數的定義,思考指數函數解析式的特點,動手操作畫出圖像,應用新知,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新課改明確指出,有效率的學習不單單是讓學生對學科內容有深入的記憶,還要求學生動手實操,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引入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自主的探究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能夠互相幫助,除了能夠學好課本知識,還能學到課外數學知識,增加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量,從淺層的理解過渡到深層次的理解。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有繪制圖形的練習篇章,若學生能將其和數學課程有機結合,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2]。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是考驗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由于抽象的數學知識較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漲,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堂有機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更多數學知識。所以,數學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重難點教學問題化繁為簡,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