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燕紅
物理學科除了有基礎的理論知識,還有很大教學部分以實驗為主,為了滿足新課改標準,滿足高中生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堅持全新的、適合學生的教學理念,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本的知識時,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教學中借助微課,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物理知識。在教育中,教師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教學任務都圍繞學生實施,尊重學生的興趣與差異化,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積極詢問學生對此學科學習的意見與建議。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為了考試能有個好成績,學生需要學習大量的物理理論知識,還要學習物理實驗。傳統的物理教學通常只是為學生講述理論知識,不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教師只是告訴學生實驗結果,學生想象不到實驗的真實現象,很難對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氣氛十分壓抑,學生消化不了教師講解的知識,物理知識掌握能力不強。而微課能夠彌補傳統課堂中的不足,使課堂變得生動。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制作微視頻,素材要盡可能貼近生活,讓學生觀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使學生對物理實驗產生探究興趣,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1]。
比如,學習“摩擦力”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微課為學生設計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利用微課為學生創建情境、展示物理現象,觀看后,讓學生分析并總結摩擦力的特點以及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是怎樣產生的,它的好處與弊端是什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階段,學生要為高考全力以赴,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思想較為成熟,思維能力較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為了提升教學效率而加快教學節奏,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可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物理現象,引發學生探究與思考,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明白其中的物理原理,在學生觀看完微課或微視頻后,教師要積極提問,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回答,對想法獨特新穎的學生要給予口頭表揚,學生得到認可后會很有成就感,在獲得成功后會有極大的喜悅感,會使學生更加喜歡物理學科[2]。
比如,學習“超重與失重”這一內容時,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超重與失重現象的概念,知道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設計教學問題,如利用微課導入問題:體重計是用來測體重的,那么,在靜止狀態下,體重計的原理是什么?在下蹲或上升時,人的質量會不會與靜止時刻的體重不同呢?在學生了解了一定的超重失重的概念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再次進行提問,讓學生判斷什么是超重什么是失重,如飛機最開始起飛的時候是超重還是失重,過山車從起始點加速度上升是超重還是失重等。提問能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會積極思考問題,教師再進行深入講解,學生就會對實驗與學習產生興趣。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黑板是教師的主要教學工具,教師將物理課本中的重點內容寫在黑板上,學生則被動在座位上聽講,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機械化,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形成良好的創新能力更是無從談起。在開展高中物理教學時,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在設計微課時,要結合課本,明確教學目標,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后,教師要進行提問,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物理現象,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不僅理論知識豐富,實驗也占據了教學的很大部分,在高中物理課堂中,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如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激發學生探究物理實驗與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等。因此,教師要主動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