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文蓮
高中數學學習內容和解題思路越來越復雜,采用“一題多解”與“多題一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與發展,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將二者結合,在“一題多解”中發散思維,可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使學生在“多題一解”中整合解題思路,促進數學解題能力的提升。
“一題多解”,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習方法的傳授,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發散思維,針對一道題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更加適應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學生的全面與個性發展[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思維習慣,引導學生使用多種方法解一道數學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比如,學習空間幾何時,不同的學生在空間幾何的觀察和對公式的應用上有所不同,教師可根據一道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分析。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做題,然后講解一種做題的方法,請與這種解題方法不同的學生進行分享和展示,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在其他同學的訂正中,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在一道題的解題中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使學生在做題時遇到瓶頸后還能另尋他路,不至于在一種解題思路上浪費時間。另外,在學習的程中,學生通過對不同解題方式的理解和梳理,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解題方式,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的解題方式不再“一板一眼”地模式化,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多題一解”能夠幫助學生對比類似的題型,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有效幫助學生梳理解題思路,提升解題效率,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將學習內容進行歸類,促進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多題一解”的解題方式,實現了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只要求學生套用公式,而是使學生能夠根據一個公式嘗試解決更多同類題型[2]。比如,將高中數學知識中的一些近似知識點,或者屬于同一種數學知識的內容進行對比練習,如導數和方程,它們的解題過程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這些知識點較多、較雜的內容,在適當時機找到切入點,參考“多題一解”的思想,將相似知識點連接起來。另外,在幾何的學習中也可以通過“多題一解”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比如,將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將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看作家具、地面、房屋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將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生活常識有效結合,這樣就能在缺乏解題思路的時候,將解答的知識點統一化,促進學生觸類旁通能力的發展,使其養成“多題一解”的解題思維。
“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能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再僅僅盲目地記筆記,而是能靈活運用多個公式或數學知識分析解題內容,選擇更加高效的解題思路,優化學生的解題思路,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將“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結合,能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在類比與區別之中,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習內容,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學模型或圖形,使學生從更多、更全面的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學生歸納能力的發展。比如,在講解三角形函數的正弦、余弦定理時,教師可制作課件,通過圖形的變化,使學生能夠區分公式的不同和含義,引導學生用圖形變化來代替公式的每一個步驟,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動起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將固態的解題思維變得更加活躍[3]。“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的有效結合,能幫助學生優化解題思路,使學生從更多角度思考問題。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一題多解”與“多題一解”的解題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梳理思路、優化解題思路,可促進學生解題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可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