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煥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通化 130033)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尤其是體育教育事業也在不斷改革和發展,新時代下,為了能夠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國家要求各大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全面性人才,因此高校體育專業的相關專業教學也應該貫徹落實“思政教育”理念,將學生的體育專業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1]
體育專業教育并不僅僅只是由教師教授給學生體育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也并不只是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促進學生的體育健康。新時代下,體育教育只有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體育專業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健康心態和身體素質。
現代社會競爭愈加激烈,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社會對新時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僅只是能夠考高分的高分學生,而是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多方面能力都優秀的全能型人才,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不應該只注重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和學生身體素質的加強,應該兼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兩者有機結合進行發展。[2]
高校體育專業教學不同于其他專業的相關教學,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應該首先了解體育專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然后在專業教學的同時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來說,體育專業學生都具備以下基本特點:
(1)身體素質強,陽光樂觀。因為專業的原因,體育專業的學生身體素質都比較強,并且有相當一部分的體育專業學生,在高中時候就開始進行體育相關方面的鍛煉。報考體育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從小就喜歡體育運動,鍛煉了一副好身體,同時,由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所以陽光和開朗的性格特征也就成為了體育學生的一大特點。
(2)團隊意識較強。由于很多體育生長期參加體育鍛煉并且經常進行體育團體比賽,所以體育專業學生團隊意識都比較強,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團隊集體生活的訓練和在比賽過程當中的凝聚力,使得體育專業的學生很容易和別人相處,能夠很快適應集體生活并且接受新的環境。
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明確指出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發表了相關的講話,但是由于長期受到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部分高校在短時間內無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的體育教學相融合,同時也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全面素養。[3]
(1)重視運動技能,輕視德育滲透。由于受到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高校和教師認為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說,身體素質的培養和體育運動技能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德育教育并不是體育老師教學的重點,因此也就不會把學生的思政教育放在主要地位,沒有很好的貫徹學生體育教學和思政教學融合教學的方針政策,教師忽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價值觀的養成,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重視分工教學,忽視兩者融合。高校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統一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為社會輸送體育人才。但是很多高校和教師對此理念理解不深刻,并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的體育教育進行融合,而是將兩者分開進行單獨教育,甚至有一些高校為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專門開設了兩門課程,分別由不同的老師進行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發展。
(3)重視環節設置,輕視效果考核。很多高校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育發展,并且還為思想政治教育創設了一系列的相關環節,有意識的在體育教學內容中加入了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但是最終卻沒有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無法了解學生的思想教育情況,教育效果難以考核。[4]
要想將學生的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就要首先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這其中就包括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的現狀和在其中存在的問題,了解了具體問題之后,再進行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這樣才能夠更大程度的實現體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
(1)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很多大型的國際體育比賽中,中國選手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更多的是代表自己的國家,因此對于很多體育學生來說,最偉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夠站在國際比賽場中,身披五星紅旗,代表國家站在體育競賽的頂點,為國家爭取更多的榮譽和光輝。體育專業學生十分關注國家大事,涉及到領主主權或者是國家安危的事件都有自己非常明確的立場,永遠站在國家身后,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2)自我約束力需要加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體育學生都比較熱心,樂于助人,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會毫無猶豫的伸出雙手幫助他人,這一點十分難能可貴,要將這種優良品質傳遞下去。但是,也有很多體育專業的學生缺乏自控能力,不能夠很好的管理自己,在處理問題的方式上面較為偏激,這主要體現在日常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上。
很多同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候習慣性的曠課早退,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能力較差,時常犯一些錯誤。由于受到專業特點的影響,很多體育專業學生和同等學歷的其他學生相比文化素質要稍微低一點,對于理論課的學習缺乏專注力,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
(1)加強體育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學生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融合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因此要想實現學生整體素養的培養和提升,首先就要加強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整體能力。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不僅僅需要扎實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要注重學生思想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要不斷探索有利于學生能力提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也要以自己的職業魅力和自身的風范來引導和感染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心中的榜樣和標桿。[5]
(2)在實際教學中巧妙利用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學生。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十分注重學生道德品質培養的國家,注重道德倫理的培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就是對學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育途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應該合理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進行教育和引導。但是在當今社會,尊師重教和孝敬父母這些良好的品質和基本的道德修養都在淡化,而那些我行我素或者是為我獨尊的思想行為卻在泛濫,因此在當下體育教師更應該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理念。
(3)大力弘揚體育精神。中國傳統體育精神中便包括了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這種體育精神實際上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運動精神,這種精神并不單單指體育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的思想修養,更多的是學生對任何事情的理性看法和理智思維。“更快、更高、更強”是每一位體育學生都耳熟能詳的體育名言,是每個體育學子所追求的至高目標和精神支柱,體育對“公平、公正”準則的嚴格要求時時刻刻都在為體育學子敲響遵守體育規則規范的警鐘。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華體育精神來之不易,彌足珍貴,要繼續創新,發揚光大”。如果說一個老師言傳身教的魅力可以獲得學生尊重和學習的話,那么我國體育的光輝歷史則足以激勵眾多體育學子,“女排五連冠”“女排精神”以及我國體育運動中跳水和乒乓球取得的傲人成績無不激勵著眾多體育學子勤懇刻苦,強健體魄,為國爭光。[6]這些都是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和有力論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目的的為學生講解體育精神的內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什么是體育精神以及自身應該怎樣弘揚體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