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揚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系 廣東·廣州 515078)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愛玩的天性,可以促進幼兒在認知、社會性、情緒情感和身體等各方面的發展,在給幼兒帶來愉悅的情緒體驗的同時,也對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作為幼兒園教師,應該認識到游戲對于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還要了解不同類型游戲活動的特點,明確在組織各類型游戲活動時的指導要點,才能真正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要了解現階段潮汕地區幼兒園開展各種類型游戲的現狀,了解幼兒在各類游戲中的行為特點以及教師對游戲的支持和指導,為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和教師指導游戲能力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筆者通過搜集相關資料,有針對性的設計了幼兒園游戲情況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100 份,發放給潮汕地區的十所不同幼兒園的不同年級的老師進行填寫,最后收回90 份有效問卷。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和分析,了解潮汕地區幼兒園游戲開展的現狀。
調查的內容主要是了解幼兒園開展各類型游戲活動的頻率、教師的指導策略、游戲中與幼兒的互動、游戲場地的設置、游戲器材的安排等情況。
(1)調查發現,幼兒園能夠認識到游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表現在幼兒園每天都有安排游戲活動的時間,其中62%的班級每天安排3 至5 次的游戲時間,24%的班級每天安排2 次的游戲時間,10%的班級每天安排6 次的游戲時間??梢姡變簣@對于游戲活動還是比較重視的。
(2)幼兒園對于各種類型游戲活動的開展不均衡,存在重體育游戲,輕其他類型游戲的現象。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班級每天會開展2 至3 次的體育游戲,而角色游戲、表演游戲、建構游戲等大多每周只開展1 至2 次。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幼兒園為了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加強幼兒的體育鍛煉,每天都會固定安排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教師會通過各種體育游戲來增加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吸引幼兒的興趣。所以在組織游戲活動時體育游戲所占比例會高于其他類型的游戲。而其他類型的游戲活動相比之下,組織起來需要的時間較長,需要的材料較多,難度也較大,所以組織的次數就會相對較少。
(3)大部分教師在組織各類型游戲活動時,不能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不能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角。調查中發現,在組織體育游戲時,只有41%的教師能夠讓幼兒自由選擇玩法。在開展角色游戲時,只有34%的教師選擇讓幼兒自主分配角色。在開展表演游戲時,只有21%的教師會讓幼兒自己商量決定表演什么、怎樣表演以及角色的分配。例如在積木游戲時間結束后,對于幼兒搭建作品的處理,只有24%的教師能夠根據幼兒的要求保留部分作品。這些都反映出教師在游戲中還是處于主導地位,不能把游戲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幼兒。
(4)在組織各類游戲中,教師采取的指導方式比較單一,對于指導重點不太明確。例如在回答“你會經常采取什么方式指導角色游戲”的問題時,62%的教師選擇用語言指導,通過教師的語言給予幼兒一定的暗示與指導;27%的教師會扮演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根據幼兒行為作出反應;10%的教師會啟發幼兒自制玩具,多和同伴合作;只有3%的教師會通過更新游戲玩具材料的方式來影響幼兒的游戲活動。由此可見,教師指導角色游戲的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以語言指導為主,較少使用其他的指導方式。
在回答“您認為表演游戲實施中指導應注意什么”這道多選題時,69%的教師認為應該注重幫助幼兒選擇與熟悉表演游戲,55%的教師認為要注重訓練幼兒的表演技能,50%的教師認為要參與到游戲進行指導,只有38%的教師認為教師要以觀眾身份進行場外指導。這說明多數教師側重于關注表演游戲的效果和幼兒表演技能的訓練,而對于在表演游戲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方面的重視不夠。
(5)多數教師不善于發揮各類游戲的教育作用,側重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忽視幼兒在游戲中的情緒體驗。例如在回答“您講評幼兒的表演游戲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時,55%的教師主要講評幼兒在表演游戲的行為表現,51%的教師會引導幼兒探討游戲中出現的問題,為下次游戲提出建議,只有38%的教師會鼓勵幼兒共同分享游戲中的體驗。
在回答“您班的孩子游戲結束后,您是否對游戲進行評價”時,只有52%的教師選擇經常會,另外一半的教師只是偶爾會甚至選擇從不會。其實在游戲活動后,教師應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給予評價,幫助幼兒明確游戲的目的,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要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幼兒園教師大部分能夠認識到游戲對于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但是對于各種類型游戲活動的開展不均衡;在組織各類游戲中,教師采取的指導方式比較單一,對于指導重點不太明確;教師對于如何有效運用游戲的方式激發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真正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等方面還存在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教師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主要承擔著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在游戲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教師必須認識到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指導過程中的側重點也要有所不同,所以教師要認真研究不同類型游戲活動的指導要點。以下以角色游戲、表演游戲和創造性游戲為例進行說明:
(1)角色游戲的指導重點應該體現在:在游戲的準備階段,教師不僅要做好物質材料的準備和環境的創設,還要豐富幼兒對于不同角色的認識經驗。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間接的指導方法為主,幫助幼兒開展游戲,因為兒童是游戲的主體,而教師是支持者和引導者,要引導幼兒發揮自己在角色游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表演游戲的指導要點應該體現:在游戲準備階段,教師不僅要為表演游戲提供物質條件,還要選擇適合幼兒表演的主題,要引導幼兒同伴間互相協商,分配好表演的角色,把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結合表演游戲的特點,教師還要指導幼兒學習并掌握相關的表演技能,例如語言如何表達、形體與表情動作如何表現、歌唱表演的技巧如何展現等等。
(3)結構游戲的指導要點應該體現在:教師要激發幼兒參與結構游戲的興趣,要引導幼兒對搭建的對象進行細致的觀察。教師還要幫助幼兒掌握建構游戲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的建構技能,在建構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幼兒的建構成果要給與肯定和鼓勵,把評價的重點放在幼兒在結構游戲過程中的表現。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支持幼兒在自己的能力和興趣的基礎上,自由選擇和決定玩什么游戲,怎么玩以及和誰一起玩,如果教師全部代勞,替幼兒決定的話,只會是“不真實的幼兒游戲”。
例如在角色游戲“搭公車”的活動中,因為想坐公車的幼兒太多,幼兒間產生爭執的時候,教師介入,要求幼兒加強規則意識,堅持排隊上車的原則,可扮演司機的幼兒卻提出要把現有的小型公交車改裝成大型公交車,用以接納更多乘客的時候,這時教師如果沒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不聽取幼兒的意見,而是堅持要求幼兒聽從教師的安排,就會使幼兒感覺不被認可,從而使幼兒產生負面的情緒。正確的做法是教師應該尊重幼兒,要傾聽幼兒的想法,同時要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和空間,讓幼兒自主地進行游戲活動。在出現問題時,要引導幼兒同伴間互相討論,協商解決,并給幼兒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重視幼兒游戲的過程和體驗,并不意味著要否定游戲的教育價值和教育目標,而是強調游戲教育應該突出的是幼兒的游戲體驗,是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和愉悅性,同時強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學習與主動發展。教師應該發揮不同類型游戲活動的作用,促進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全面發展。
在角色游戲中,可以通過讓幼兒同伴間互相溝通和交流,確定游戲的主題、內容、情節以及角色的安排,以此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表演游戲中,可以鼓勵幼兒憑著自己對表演作品的理解,在表演中對作品的一些內容、情節和對話進行修改,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在結構游戲中,幼兒不停地做著各種動作(堆、放、挖、握、拼搭、拼插等),這些手部小肌肉的充分活動,使幼兒手指、手腕、手臂肌肉的力度和靈活度都得到了鍛煉,手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師要明確游戲是學前教育的一種重要教育手段,并且要善于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使幼兒在玩中學,在游戲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學會相關的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