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晶 劉莎莎 李曉飛 祁 凱
(張家口學院教育學院 河北·張家口 075000)
2018 年3 月28 日,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含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原國家計劃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五部門共同印發了《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 年)》,并在在文件中特別提到,改善教師資源供給,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發展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關注貧困地區幼兒教師生存狀態是促進幼兒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之一。本研究選取張家口市為例,是因為張家口市位于中國河北省西北部,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區交界處,是北京的北大門,截止到2018 年底,共有國家級、省定貧困縣10 個,選本地區做樣本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通過對張家口市貧困地區幼兒園教師生存狀態的實證調查,力求展現出張家口貧困地區幼兒教師的真實生存狀態,希望引起社會各界對貧困地區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的關注,并盡可能為該群體的生存狀態的改善多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為其它類似地區提供一些參考,豐富本領域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選取張家口貧困地區幼兒教師作為調查對象,編制了《幼兒教師生存狀態調查問卷》《幼兒教師生存狀態訪談提綱》對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展開調查。通過問卷星共發放問卷220 份,其中,回收問卷200 份,其中有效問卷 200 份,有效率達100%。采用 SPSS23.0 等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發現張家口貧困地區幼兒教師生存狀態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如下:
(1)工資收入過低,福利保障不完善,缺乏專項的法律保障。工資是幼兒教師生存的最基本保障,通過調查發現張家口貧困地區幼兒教師79%的幼兒教師工資低于3500 元,76%的幼兒教師收入非常低,基本沒有富余,僅能滿足基本生活。37%的幼兒教師不享有“五險一金”。由此可見,張家口貧困地區幼兒教師工資待遇還是比較低的,福利保障不理想。分析其原因,目前雖然有《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相關文件指導幼兒園辦學和幼兒園教育保育,但是這些文件不具有強制性,在貧困地區由于經濟落后,很難被貫徹和執行,對幼兒教師的責任與權利缺乏專門法律的監督和保障。
(2)工作環境設施簡陋,鄉村辦園條件堪憂,經費投入不足。在訪談中,被訪者多人提到鄉村幼兒園的一些園舍面積不達國家標,幼兒園物資配備不齊全,也沒有設置專門的幼兒活動區域等。特別是在貧困的鄉村地區幼兒園不僅硬件條件差,甚至連幼兒飲水設備以及毛巾、口杯等一日生活用品都沒有。很多幼兒園班級容量超過40 人/班,教師嚴重不足。究其原因還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貧困地區由于經濟落后,對于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偏少,嚴重制約了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
(3)非在編教師社會地位較低,社會認同度較低,教師隊伍不穩定。通過調查發現,張家口貧苦地區幼兒教師的編制數額比較少,編制大都集中在縣城,在編教師多為其他教育階段的轉崗教師。最近幾年,張家口地區很少有專門針對幼兒教師的入編考試。貧苦地區由于經濟落后,幼兒教師編制有限,導致非在編幼兒教師無論工資待遇還是社會地位都明顯低于在編教師,再加上當前幼兒園辦園良莠不齊,幼兒教師很多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學歷和專業水平都不高,社會群體認為幼兒教師就是臨時“保姆”,人人都能干,這些都造成了對幼兒教師的認識偏見,在調查中發現,“來自幼兒家長的壓力”在該地區幼兒教師的壓力來源中位于第一,忽視了幼兒教師的專業性,這給幼兒教師的社會認同造成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同時也導致了幼兒教師隊伍的不穩定。
(4)幼兒教師培訓機會少,資源配置不均衡,專業提升空間小。在調查中,被訪人員多次提到貧困地區幼兒教師培訓機會少,專業提升空間小這一事實。幼兒教師在編人員結構上,鄉村幼兒園教師以合同工和臨時工為主。貧困地區幼兒教師總體培訓機會極少,并且參加培訓的人員比較固定,多傾向于在編幼兒教師,導致有的老師幾年都參加不上一次培訓,學習機會太少。另外在培訓內容選擇上不注重篩選,很多重復。據調查分析,當前,貧困地區幼兒教師主要有兩種發展走向:一是轉崗,去其他教育階段領域發展;二是繼續留在本職崗位,但是很少有升職機會。對于堅守在本職崗位的幼兒教師而言,專業提升空間小,嚴重影響幼兒教師工作積極性。
(5)管理機制缺失,專業發展目標模糊,缺少發展動力和維權意識。貧困地區幼兒園存在管理機制的缺失,很多幼兒園沒有制定明確和符合自身發展的管理制度。對于園里教師采取放養式的管理形式,管理比較隨意。對于幼兒教師的獎懲問題,通常都是有懲無獎,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還嚴重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另外,很多幼兒園園長是從小學調崗入職到幼兒園,沒有幼兒園管理經驗。許多小學附屬幼兒班沒有園長,由小學校長直接管理,導致這些管理者常常感到捉襟見肘。通過訪談發現,部分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目標模糊、不具體,缺少長遠規劃。有一些幼兒教師對于這份工作低收入、低福利表示不滿,但是又覺得幼兒園工作時間短、工作內容簡單等情況,得過且過,缺乏個人發展欲望,不愿從現狀中掙脫出來,發展動力不足。在調查中,5.5%的幼兒教師工資沒能及時發放,在培訓方面,許多教師被人為“剝奪”了培訓機會,面對這些情況,幼兒教師卻沒有自己的維權意識。因此,貧困地區幼兒教師對自己的合法權益往往了解不多,維權意識淡薄,這些都影響著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
學前教育立法,迫在眉睫,只有立法才能保障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和地位。作為政府部門一定要明確自身對學前教育應有的責任。其次,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派遣專人專職負責幼兒園的監管工作,對幼兒園實施評監制度,從而確保幼兒園的管理和辦園質量。要不斷加大學前教育階段的財政投入,不斷提高幼兒教師薪酬和福利待遇。要不斷重視幼兒園的基礎設施,根據《幼兒園建設標準》,改善幼兒園的物質環境。近年來,受負面信息的影響,社會群體對幼兒園教師整體輿論不佳,所以需要政府多宣傳正面案例,提高對幼教群體的社會認同,緩解幼教壓力。最后,要縮小城鄉、在編和非在編幼兒教師待遇,消除偏見和歧視,加大對鄉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和福利補貼,縮小城鄉幼教收入差距。
從調查中可知,有無編制直接影響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待遇、福利和幸福感,所以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需要根據地方幼兒教師的需求量,積極跟上級部分溝通,申請專門的幼兒教師編制,多提供一些幼兒教師考編的機會。而對于民辦幼兒教師要采取措施提高準入門檻,提高幼兒園師資質量。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結合地方幼師實際情況開展培訓,注重培訓的范圍和內容,可以采取送教下鄉的形式為鄉鎮幼兒園多提供學習機會。為了進一步推動城鄉幼兒園師資力量的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師資差距,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可以牽頭大力支持和鼓勵縣城幼兒園教師到鄉鎮、村幼兒園或山區幼兒園進行任教,采取教師流動制度,通過輪園、支教、頂崗等形式來縮小城鄉差距,緩解貧困地區幼師師資不足等壓力。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還可以通過組織城鄉幼兒園、新老幼兒園、民辦和公辦幼兒園開展結對幫扶活動來提高幼兒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進而改善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
貧困地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主要是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理念比較落后,所以貧困地區幼兒園要加快轉型,由傳統的“照管所”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改變辦園理念,積極夠開展科學的幼兒教育。既要要加強幼兒教師培訓,提高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對幼兒教師的待遇。其次,幼兒園想要規范辦園,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管理制度。特別是教師評價層面,需要建立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幼兒教師評價機制。這樣幼兒教師可才以獲得自身發展的動力。通過不斷規范教師行為,提高幼兒教師質量。最后,要關注幼兒教師的工作生活,根據辦園特色和幼兒園發展需求,針對不同特點的幼兒園教師開辟不同的發展途徑,通過幼兒園引導,發揮幼兒教師特長,從而提高幼兒教師自信,促進幼兒教師的共同成長。貧困地區幼兒教師精神生活空虛,幼兒園盡可能為幼兒教師提供豐富的業余生活。
在研究中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出身的幼兒教師比例是比較少的,很多老師沒有系統學過學前教育相關知識,大多根據“經驗”開展教育和保育活動,因此會產生“隨波逐流”和“無能為力”感,這時候作為幼兒教師自身就要調試個人職業心態,提升自我效能感,端正態度,對幼教工作有正確的行業認識,以一種樂觀、積極地態度面對工作,當在工作中遇到困難,要選用合適的方緩解壓力。其次就是要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提高個人專業能力直接影響著自身的生存狀態,關心和愛護幼兒,為人師表,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幼兒做表率,用自身的能力和素養贏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另外,面臨自身權利受損時,要有維權意識,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履行責任和義務的同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