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鵬昌
隨著我國教育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在每一個教學階段都十分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對受教育者的主要培養要求。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化學屬于理科,也是自然科學的一門,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是必不可缺的一個環節,對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習生的學習興趣有重大作用。同時,由于實驗課屬于研究類,能促進學生對實驗進行研究,并加以創新,可鍛煉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手段,不斷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當前,我國化學教學資源分配呈現出地域不均勻的特點,高中化學教學資源分配不均勻尤為明顯,我國西北山區和偏遠農村的化學實驗教學水平遠遠落后于中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的教學水平,他們甚至連實驗室都沒有,或者是實驗室材料嚴重不足,不能正常開展實驗教學,不利于促進社會公平,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對高中化學教學的要求僅是掌握一些知識,用來應對考試,可是這種教學理念本身就是錯誤的,不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只能在學生學習階段起到作用,對他們日后的日常生活和發展沒有幫助,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傳遞想法,而沒有注重學生自身的需求和學生提出的新想法,很難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創新能力是學生在掌握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探索,得出新的想法,這種能力不僅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幫助,也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有利于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1]。
為了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一切以學生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了解學生心理,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實驗課堂。例如,在導入實驗課堂前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小小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神奇[2],例如,在講解氯氣的漂白性時,將酚酞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待溶液變紅后加入氯氣,可以觀察到實驗現象——溶液逐漸褪色,這樣可以引發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課堂后,可以讓學生就實驗現象進行討論,后讓他們自主創設實驗,然后互相交流,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也應該把化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化學源于生活,對此,教師應重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解答,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如利用醋酸除水垢,這樣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會將化學和生活結合起來,促進他們思考,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3]。
實踐和創新密不可分。在實踐過程中可以進行創新,在創新之后又需要利用實踐來檢驗創新成果,為了提高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驗課堂上學生會思考問題然后進行實驗,然而,學生的實踐不應該僅停留在實驗課堂上,在課后也應該重視,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放實驗室,派老師指導,當學生有任何思考時可以馬上投身于實驗室,這樣可以促進他們不斷思考,促進他們手腦并行,并用從根本上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鍛煉他們的創新意識,對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有極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盡管目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還存在部分問題,但通過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