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麒駿
(常熟市濱江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常熟 215513)
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后會很快步入工作崗位,成為企業需要的新生力量。因此,在日常教學生活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在傳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做好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工作,讓學生能順利地從“中職生”轉型為“職業人才”。從目前中職院校機電專業的教學情況分析,任課教師在講授機電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探究教學方法,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指的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所具備的一種行為品質[1]。一般來說,任何領域都要求員工具備該行業需要的精神品質。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處于彼此配合且嚴謹的職業精神模式下。職業精神實踐的含義主要反映在對工作的敬業、創業及立業等方面。在新時期,我國致力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推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之際,在各個領域努力工作的人都應該按照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的要求,履行自己的義務,為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社會發展與人類進化的過程表明,人類職業生活可以歸為歷史范疇。通常來說,職業是人們因為社會分工與生產內部的變化而形成的勞動分工,經過長期從事某個特定業務、履行工作義務,將其當做生存方式的一項社會活動。人們在就業過程中不斷展現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余熱,便形成了我們所說的職業精神。
《中國制造2025》是國務院在2015年5月印發的用于部署制造強國戰略的文件,是真正意義上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首個十年行動綱領。為加快中國制造2025的步伐,進行技術革新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國經濟進步的必然要求[2]。機電專業對推動中國制造2025有關鍵作用。學校必須立足于社會發展的前沿,時時更新最新知識數據庫,不斷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數十年來,因為液壓技術中有效運用了微電子技術,對電液協同傳動的控制發揮了重要作用,液壓技術正向電液一體化的方向邁進。液壓傳動教學不應被課本束縛。教師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適當將繼電器控制技術、PLC技術等融入課堂教學。職業精神要求學生具備專業的知識理論,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能。在該課程的職業精神培育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行業的發展需求剔除部分與就業銜接不緊的理論,如液壓系統中的壓力損失、液體流經小孔與縫隙時的流量等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點。除了要讓學生有效掌握液壓傳動知識與專業技能,教師還要強化學生電氣控制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機械制圖教學包括多方面內容,如圖示法、標注法、制圖標準、制圖技能及機械常識等,都能反映于研究識讀與繪制機械圖樣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結合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深化學生對教材中制圖、識讀等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從尺寸標注方法入手,按尺寸注法的基本規定—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基本體的尺寸標注—組合體的尺寸標注—零件圖的尺寸標注—裝配圖的尺寸標注的順序,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按照相關注法要求,深刻理解尺寸公差、配合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結構及不同的視圖表示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將尺寸的重點從“標注”延伸到“識讀”。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可以從零件的整體切入,抓住定形尺寸與定位尺寸的特點,讓學生對定位基準、工藝基準與測量基準等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由“繁”到“簡”地正確理解圖樣的尺寸,由“簡”到“繁”地指導學生識讀機械圖樣的尺寸,讓學生能夠讀懂零件圖和裝配圖,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
綜上所述,為培養“德才兼備”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教師應該加強培養中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精神,讓學生有信心、有實力、有理想、有勇氣去迎接未來的挑戰,在不斷學習和磨練中提高個人素養,成為真正的技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