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琬仙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 廣西南寧 530007)
中職教育在國家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僅能夠為國家培養許多優秀的專業人才,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而且能夠彌補普通高校的教育空缺,著力培養實用型人才。在此種背景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尤為重要。因此,中職院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鼓勵教師在從事理論教學之余,積極結合實際來參與課外活動,爭取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現真正的教師隊伍“雙師化”。
“雙師型”教師一般指同時擁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技能資格證的教師。但也有人認為:“雙師型”教師除了要同時擁有以上兩個證,還要具備以上證件所必須的能力,這樣才算是真正的“雙師型”教師[1]。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國家還沒有一個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來鑒定何為“雙師型”教師,因此,該概念只能由高校自由定義。目前,各個院校較為公認的“雙師型”教師特點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同時擁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技能資格證,有相應的教育培訓經歷,具備相應的教學功底和社會實踐能力。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中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從業比例較低,中職院校教師隊伍素質總體而言有待提升。因此,各院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大量培養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技能扎實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優秀實踐型人才。中職院校應該緊跟國家的步伐,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增強教師的職業素養,鍛煉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中職院校應該解決教師培養經費不足的問題,針對“雙師型”人才的教育方向,恰當投入資金,讓“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能夠落到實處。
當今社會更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用型人才。如果在學校只能學到一些理論知識,而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們需要明確:“雙師型”教師主要是指具備相關教學資格證和職業資格證,并具備相關能力的人才,在理論結合實際層面具有非常強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夠大量培養“雙師型”教師,并提高他們的從業率,就非常有利于為國家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用型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當前,我國中職院校“雙師型”教師人才缺乏,教師素質有待提高。中職院校應適當加大在教師培訓上的投入,提高“雙師型”人才的從業比例,才有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讓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雙師型”人才的培養還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要想真正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各院校需要多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實踐機會。學校可以通過“走出去”的學習模式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讓“雙師型”人才的培養真正落實到實處。
比如,中職院校可以跟企業合作,鼓勵教師積極走進企業學習,提高實踐能力。中職院校也可以組織教師去其他學校學習,讓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實現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此同時,學校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讓教師參加繼續教育,豐富教師的知識儲備,進而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
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中職院校可以通過“引進來”相應的“雙師型”人才,提高院校內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讓“雙師型”教育落實到實處[2]。
比如,中職院校可以采取筆試與面試相結合的方式來考核應聘教師,全面考察教師的個人素質和能力,獲得真正的“雙師型”人才。中職院校可以設置相應的教師準入要求,明確擁有教師資格證和相應的職業準入資格證的人才優先考慮,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雙師型”教師人才的工資待遇,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人才。總而言之,各院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引進人才,提高教師隊伍的素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目前,中職院校內“雙師型”人才比例較低,師資力量比較匱乏。因此,中職院校可以鼓勵在職教師積極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準入證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
比如,中職院校可以設置一個專門的“考證獎勵制度”,即:之前沒有相關從業資格證的在職教師在教學期間考取了相關的職業資格證的,可以酌情給予一些資金方面的獎勵。中職院校教師如果在教學期間和企業進行密切合作,研發出優秀的科創成果,也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獎勵;教師帶領的學生也可以獲得企業內推資格。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為國家培養真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提高教學效率,促進社會發展。
我國經濟正在飛速發展,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職業技術學院也在大量涌現[3]。然而,目前,各地的職業技術學院都比較重視傳統的理論教學,對實踐知識的教授還存在很大的欠缺,各個中職學院內部也缺乏教師培養基礎,教師素質有待提高。基于此,各個中職院校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重點建設“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以提高教師素養。
比如,中職院校可以和當地企業合作,由當地企業出一部分資金,在校內專門建設一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在基地內,教師可以做科研、帶學生做項目等,通過一系列實踐工作,實現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職院校可以在基地內引入一些大學生初創企業,讓教師和部分優秀學生在該類企業內任職,將理論與實踐恰當結合起來,為國家培養真正的“雙師型”人才。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可以從根本上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院校的教學效率。
中職學校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陣地。中職學校應該把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作為學校發展的基礎,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來培養“雙師型”教師。各院校要完善基礎構架,著重構建職業教育發展的培訓體系,采用“雙師型”教師培養方案,幫助學校里的每一位教師認真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投入資金,提供技術保障,確保教師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內容和實踐能力,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不斷培養優秀的技術人才。
比如,中職院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培養體系,規定好階段性目標,讓培養體系能夠真正起到作用。中職院校可以制定相應的資金獎勵制度和項目獎勵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帶領學生做創業項目、走入企業學習、利用課余時間來發展自我,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總而言之,中職院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搭建“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完整構架,為國家發展培育新型人才。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走出去”的學習模式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通過“引進來”的人才納取提高教師隊伍的素養,通過積極鼓勵在職教師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準入證書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素養,強化中職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