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美英
(南寧市江南區槎路小學 廣西南寧 530031)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要將教育教學與先進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開創教育教學新的發展空間,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然而,應試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學科教學中,其影響力依然存在。想要徹底扭轉被動的教學局面,我們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教學、課堂進行調整,甚至改革。教師要根據信息技術的實際需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探索新的教學路徑,并結合教學內容,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妥善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展現數學知識的形象性、直觀性、靈活性,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結合,使學生內心產生強大的力量去學習數學知識。那么,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如何探索信息技術運用的有效路徑呢?
導入是最主要的教學環節,也是信息技術靈活運用的關鍵和重點。小學數學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尤為關注導入環節的設計和安排,根據信息技術靈活性的獨特之處,發揮其輔助作用。教師還要對教學結構加以創新和變革,并以信息技術為支柱,創造性地改變教學策略,開展多樣化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導入注入無限的活力,豐富課堂教學的資源,活躍課堂氣氛,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為學生呈現一個多姿多彩的小學數學課堂。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找到本節的突破口,教師便可在導入中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一個教學活動,引起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學習欲望。然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說一說如果出現除不開的數時,應如何解決,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為學生進行下一環節的學習打好基礎。[1]
信息技術本身有著很強大的發展空間,其所包含的信息是無比豐富的,能為學生提供更具生命色彩的內容,更能幫助其有效解決各種疑難困惑,從而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誤區。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教學形式進行探究,并巧妙地組織教學,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新知講解和分析中去,拓寬新知傳授的途徑,創設出無比精彩的課堂情境。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感受數學知識,并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從而收獲到更多的知識。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和特征”的新知探究中,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出本節課所使用的動態模式,然后再利用幾何畫板,形象地展示平行四邊形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觀看中探索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并清晰地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邏輯思維能力,加深學生的記憶。[2]
各學科的教學不僅要關注教學過程,更要注重教學結果。只有把過程和結果有機統一起來,課堂教學才會獨具特色。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狀況,清楚地展示數學知識,把教材中靜止的知識變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學生要運用信息技術展示出的內容來解答測評題。這樣才能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開闊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數學知識的思路,以達到調整課堂氣氛,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進行完“扇形統計圖”的課堂教學后,首先,在布置測評題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班級內喜歡乒乓球、足球、籃球運動的學生進行數據統計,并展示出來。其次,教師可與學生一起討論,看看各占班級總人數的百分之幾。最后,教師可留下測試題,并結合結果制作出扇形圖,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扇形圖的基本特征,順利地達成教學目標,讓信息技術真正融入到課堂測評中。[3]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徹底打破了傳統課堂枯燥乏味的被動狀態,賦予了課堂新的氣息、內涵,也為教學帶來了無限活力。小學數學教師要靈活地把握信息技術的運用趨勢,根據上述教學策略,積極進行探索和實踐,找到最佳的教學路徑,協調課堂教學方式與學生思維發展之間的關系,把抽象、嚴謹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活潑,指引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活躍課堂氣氛,實施教學改革,從而真正改變師生的角色,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