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袁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建陽中學 江蘇鹽城 224700)
教師唯有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和批評,才能意識到自身教學的不足,在后續的教學生涯中有針對性地去改正,實現教學實效的提升。本文基于初中歷史教學進行反思,希望能給初中歷史教學的進步與發展提供幫助。
興趣是驅使學生主動對某一學科進行學習的源動力。可能對歷史課程產生濃厚興趣的學生不多。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由于應試教育及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還有不少教師在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受到限制,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二是很多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不端正。筆者通過座談、讓學生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發現很多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存在輕視心理,認為死記硬背是學好歷史,并在考試中獲得高分的最佳途徑。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有趣的故事能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能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非常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歷史課堂上,教師可通過講述歷史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安史之亂”一課時,可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為學生引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典故,以幫助學生更加感性的理解“安史之亂”。從而讓學生主動學習部分知識。教師可為學生講述這本書中的一些內容,使學生感受當時人們水深火熱的境況。基于此,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利用課余時間對這本書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這一歷史時期的認識。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知識儲備。[1]
同一時期的歷史人物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對此,教師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把有關系的歷史人物串聯在一起進行講解。這樣,既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對相應的歷史事件與人物進行記憶。例如,教師教學韓非遭人陷害的歷史故事時,可向學生提問,究竟是誰害死了韓非?這時,可引出李斯。基于此,教師可再問學生,是誰害死了李斯?這時,可引出在奸臣趙高;同理,教師繼續追問,又是誰殺了趙高?這時,可引出秦王子嬰……在這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自然聽的十分專注,且學習熱情相對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要高漲很多。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基于比較分析法引導學生學習,能幫助他們把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聯系在一起,這對學生聯想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同時,能深化學生對這些事件和人物的理解與認識,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與記憶。
歷史課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由于一些學生受傳統偏見的影響,他們認為歷史只是用來應付考試的工具,且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固定的,只需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把教師所講的內容記住即可,不需要深層次的思考。在這種觀念的引領下,學生往往缺乏學習歷史知識的欲望。因此,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轉變學生的錯誤觀念。
縱觀現今的初中歷史教學,很多教師的專業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陳舊、電教能力偏弱、教研意識不強三方面。對此,筆者認為,在后續的教學中,相關教師應著重從這三方面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在傳統教學方式的驅使下,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只重視自己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體驗。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同時,學生綜合能力也被教師的“教”給壓制了。對此,教師必須認識到傳統教學法對現今歷史教學開展的消極影響,及早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以新課改理念為核心,逐步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式進行調整。教師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應逐步把學生樹立為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并積極利用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歷史實踐活動等新課改倡導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切實體驗歷史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他們對歷史課程的重視程度。[2]
在信息技術高度普及的當今時代,良好的電教能力對教師提升課堂實效具有重要作用。現今,歷史教師采用電教的現狀并不理想。尤其在農村學校,教師的電教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此,學校可組織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或邀請相關專家來校進行指導。這樣,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結合教學內容,活用PPT、手機APP、微課等現代教育技術指導學生學習。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
總之,教師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對提高課堂實效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還存在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學生沒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的專業素質還有待提高的問題。教師只有通過反思,結合教學實況,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