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靜 黃 田
(1河北省順平縣順平中學 河北順平 072250;2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重慶 400065)
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建設者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而學生所處高中教育階段,并沒有對某一個專業開展系統的教育,仍然是基礎性的培養階段。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個階段的學生趨近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這個階段是形成創新思想和創新思維的關鍵階段之一,對人才的創新思維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探究思維是創新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探究思維不可能有創新思維。因此,如何在高中教育教學中,培養和加強學生的探究思維成為非常有意義的課題。
高中學生的特點是:已經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分析能力基本成熟,所學內容是基礎內容。
1.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高中階段的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相應課程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課程知識,以及實驗認知和操作能力等基礎。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已經對課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2.分析能力基本成熟。高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在15~18歲之間的最多。教師在生物課的授課過程中,通過調查發現,這些學生已經能進行邏輯思考,能進行簡單的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這表明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3.所學內容屬于基礎內容。目前,我國的教育結構中,高中階段學習的知識是在今后學生大學時,對某一個專業系統學習之前的通識型教育,學習內容沒有涉及到很深入的學科前沿和深層次的學術問題,所學內容比較基礎。
傳統教學模式以講授和演示性試驗為主。以我校高中生物課程為例,授課仍然是以多媒體與板書配合的方式進行授課。而試驗課程采用教師操作演示,學生集體觀摩的方式進行。這種授課方式在原來教學資源相對較少,試驗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對教學起到了正面作用。然而,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
1.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在生物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反應和現象需要近距離觀察和仔細觀察,才能夠看到其中的現象。而演示方式進行試驗教學,不可能做到所有學生都近距離仔細觀察。針對此不足,教師就會列出試驗現象等要求學生掌握,造成學生被動接受。
2.容易失去興趣。學生在剛剛開始進行試驗課程時,會因為新奇而有較高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教師講授內容的增加,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和參與的逐漸減少,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導致學生認為還是要靠死記硬背完成學習,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上述這些情況的出現,都不利于提高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隨著我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實驗硬件設施等都有了明顯的完善,原有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新的教學方式表現了出來。
探究思維培養模式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步驟:布置學生分析與思考關鍵問題;教學過程;更深層次問題的提出。
下面結合淀粉酶活性問題的實驗設計具體介紹該培養模式。
1.布置思考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檢測淀粉酶的活性檢測方法。由于學生在初中學習生物時,已經掌握碘試劑能夠檢驗淀粉的存在。因此,會產生如何利用碘試劑的不同現象,表示淀粉酶活性的問題。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提交自己的實驗設計方法和步驟。
2.教學過程。教師在正式授課前,給出淀粉酶活性實驗的實驗步驟,對學生設計的實驗的優點與不足做出評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相關專業的分析與探索能力。
3.更深層次問題的提出。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提出進一步需要探究的專業問題,要求學生課后獨立探查。比如,碘試劑對淀粉存在與否的檢測是否受到溫度的影響;淀粉經過淀粉酶催化后轉化成了什么物質,如何可以檢測出其中含有葡萄糖等問題。
教師利用上述培養模式,學生思考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由于學生設計的實驗中存在閃光點,讓學生具有成就感。從而提升了學生對課程和實驗設計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新的辦學條件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面對的學習環境發生了變化。而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新的辦學環境的發展,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針對這個問題,筆者提出了一種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下,能夠較好的適應高中生具有一定課程基礎,適應中學生的思維較成熟的特點。從而提升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