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甘肅省甘南州臨潭縣八角鎮中心小學,甘肅 甘南 747506)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完善互動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進一步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并在思想碰撞中,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借助互動教學的優勢,能直觀地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反饋給教師,使得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編制個性化的教學方案,給予學生科學化的指導與幫助。互動教學模式徹底地轉變了傳統的課堂局面,并使得學生更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此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利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將重心放在課堂的學習中。因此,互動教學模式的作用十分顯著,引入互動教學法,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記憶,具體闡述如下:①利用互動教學的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也能得到提升。②利用互動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并在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使學生能勤思考、勤動腦,并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將自身的潛能發揮出來。在互動學習模式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③不斷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并提升學生的互動交際水平。利用互動的方式,保證學生之間能有更多的接觸,互相理解,實現共同進步與提升。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利用互動教學,保證師生能互相理解,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拉近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使得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護,懂得體諒教師,逐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保證學習質量與效率。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利用互動教學法,與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相比較,不僅教學的內容更加全面,還更加容易被接受。由于一節課的時間太短,教師為了能追趕教學進度,自然講課速度與幻燈片播放速度也會比較快。但是大多數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都不強,學生可能會出現無法及時做筆記的情況,在進行課文分析的時候無法進行整體的把控,進而對整體的教學效果產生較大影響。
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不管是日常的生活還是學習,都需要教師進行監督與指導。教師在講授語文知識點、播放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被精美的畫面吸引住,而忘記思考文章描寫的內容。在一篇文章學習結束之后,學生無法掌握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僅僅能對教師描繪的情境有一定的記憶。在此過程中,利用互動教學模式,不僅效果不明顯,還會導致教學與學生的思想相偏離。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互動式教學,主要就是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但是對于自制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之后,學生會更傾向于傾聽別的同學的答案,自己不愿意主動思考問題。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很容易對他人甚至是網絡環境產生較強的依賴,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思考能力降低,無法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
由于大多數小學生天性都十分貪玩,對游戲的興趣更高。為了達到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基本特點,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游戲,以此激活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利用游戲教學的模式,能增強師生的交流,保證學生處于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的與任務,不僅僅是單純的玩樂,而是要合理地設計與選擇游戲,幫助學生獲取到更多的知識。下面以《丑小鴨》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朗讀全文,并了解文章的內涵,讓學生自行進行角色安排,并到講臺上為其他同學表演。對于優秀學生的表現,教師需要及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等到學生表演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對結果展示進行評價與教育。在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再如,由于小學生識字少,就會經常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許多不懂含義的生詞,無法順利地閱讀文章。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興趣不高。教師可以以教材中的劇本為核心,引導學生做好話劇表演與角色扮演的工作,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后續的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中,引入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應當將重心放在培養學生興趣方面,選擇大部分學生都感興趣的話題,并且在適當的教學時間,提出難易程度適中的問題,激發學生之間的思考與討論,并且為其創設良好的互動平臺。例如,在保護有益動物的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哪些動物屬于有益動物呢?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呢?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還要引導學生識別哪些是有害動物,哪些是對我們生活有益的動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講一講,有沒有家里養小動物的經歷,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使教師真正融入到學生當中,更好地開展后續的教學活動。
由于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大部分小學生都衣食無憂,無法體會過去的艱苦生活。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一味地講述,學生無法進入到真實的情景當中。然而,教師合理地引入信息化技術,能為學生創設實際的艱苦生活場景,使得學生能感覺身臨其境,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下面以《金色的魚鉤》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圖片與視頻,并且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長征的艱難。從文章描繪的老班長不舍得吃魚,把僅有的一條小魚分成三份,而自己吃野菜的場景描繪中,激發學生的思考。到最后老班長竟活活餓死在長征途中,學生仿佛目睹了當時的場景,心靈得到了較大的觸動。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能更加懂得珍惜糧食。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徹底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需要不斷強化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合作研究與自主學習能力。只有不斷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發揮出小組合作的效用,才能實現基礎的語文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屬于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教師需要將學習小組作為組織教學的核心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合作的方式,將小組的積極效用發揮出來,并且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更明確的教學任務與目標。以《兩小兒辯日》的文章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兩小兒辯日的場景,并且讓學生對兩小兒進行扮演,在課堂中模仿教材中的對話內容展開辯論。除了教材中的觀點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再進行思考,如何有力地反駁對方提出的觀點。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觀點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增強與他人的溝通與交流,愿意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并且形成良好的社會意識與思維、語言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穩固基礎。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互動式教學模式十分重要。為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位置,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知識接受能力,引入互動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真正改善教學質量。教師要以教材的內容為基礎,創設良好的互動環境,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為學生建立交流空間的同時,充分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點,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為創設生動的語文課堂奠定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