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紅軍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蘆子溝小學 甘肅臨夏 731500)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更為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組織者、引導者、輔助者的作用,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由地進行知識探索。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是決定課堂教學走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確定課堂學習目標,并結合學習目標規劃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參與的機會,避免教師一言堂直接制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規劃,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特征,教師要發揮出引導和輔助作用,既要避免學生七嘴八舌的不得要領,也要幫助學生指明方向,使學生參與制定學習目標的同時激發起學習興趣和熱情,為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自主學習奠定基礎[1]。比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用啟發性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制定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今天要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么你聯想到了什么?學生從課題中聯想到各種問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是什么?怎么得出的面積公式?這個面積公式是不是也能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教師將學生聯想的問題進行羅列、展示,將學生的問題作為本節課要解答的問題,學生不僅積極主動參與制定學習目標,也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進而積極地圍繞學習目標展開本課的學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在學生興趣特點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只有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使興趣和求知欲成為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不竭內動力,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知識探究,也能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以四年級“角的度量”這課為例,學生之前學過“角的初步認識”,能夠分辨角的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并繪畫直角、銳角、鈍角,對角擁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有些學生認識量角器。在教學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一步步發現“簡易量角器”在測量上的不足,進而自主探索出新的角的度量方法,形成獨有的數學體驗。教師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角王國里有許多成員,一天∠1和∠2起了爭執,都說自己比對方大,∠1說我的邊長,∠2說我的開口大,那么究竟誰的角更大呢?如何知道它們的角度呢?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熱情,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進而積極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并在教師的激勵下積極地進行自主嘗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小學階段,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及時的反思、總結是提高自主學習有效性的重要方法,能使學生在創造性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及時查漏補缺,可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為學生設置問題陷阱,啟發學生打破固化思維,從多個角度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反思的好習慣,對自己的認知進行懷疑、自主反思、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錯誤,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也能使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比如“數學廣角——植樹問題”這課,教師先給出學生題目信息:現在有一正方形的操場周長為800米,需要在操場的四周進行植樹,每隔5米栽種一棵,那么一共需要栽多少棵?學生結合題目信息,將正方形操場的周長與間隔的米數之間建立聯系,即800÷5=20棵。教師提出,如果兩頭都栽,那么還能這樣計算嗎?如果現在兩頭都不栽呢?如果只栽一頭呢?在教師設置的問題陷阱中,學生發現了自身思維的局限性,進而積極進行自主反思和總結,結合畫圖,從多個角度思考本節植樹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而在反復的知識探究中養成了自主反思、重復驗證的良好自主學習習慣,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導地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自主探究,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反思提高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從而實現知識積累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