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驪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教工幼兒園 浙江衢州 324000)
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6歲兒童與學習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體育鍛煉環節對幼兒開展體能鍛煉,達既鍛煉身體又讓孩子喜歡參加體育運動,并發展好幼兒的協調性、靈活性,以及通過體育鍛煉學會自我保護。體育鍛煉對于孩子十分重要,但我們經常會遇到陰雨連綿或下雪、霧霾的日子,這時我們又該如何組織體育鍛煉呢?例如,當霧霾、雨雪天氣出現時,幼兒園的幼兒出勤率下降,許多活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惡劣天氣環境下幼兒同樣需要豐富多彩的室內運動活動來滿足身心發展的需要,室內運動對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補充意義。
幼兒園室內運動,是幼兒園室外運動的重要補充部分,能使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跑、跳、鉆、爬、拋等運動,全面鍛煉身體機能,促進生長發育[1]。在幼兒園室內運動的開展活動中,本著節約化原則利用廢物為幼兒搭建體育設施,在幼兒進行運動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全面的指導與保護,并倡導幼兒通過合作的方法完成活動,使幼兒獲得全面發展。
室內運動環境創設在合理上做“精創”。教師們針對班級室內及走廊的場地空間特點,合理利用,因地制宜,挖掘每個角落的運動價值,巧妙布局,為孩子們創設了豐富、有趣、適宜的運動環境[2]。如:利用室內橫梁、拐角設置投擲游戲,利用封閉的走廊,創設小小競技場、跑道等。游戲場地的設置從地面到墻面,從墻面又延伸到空中,讓環境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室內運動材料選擇在比較中做“精選”。不同年齡、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對運動材料的需求各不相同,在運動材料提供上,老師們應非常精心,游戲材料的安全性、適用性、可變性和可操作性都是老師們考慮的重點。幾把椅子,孩子們就能玩出許多花樣,有的跳、有的跨,有的走平衡,有的疊在一起鉆過去;一根滑溜布,就創造出了“布行天下”“海底小縱隊”“幫幫龍大探險”等游戲;“軟棒”在孩子的眼中是百變玩具,擺成曲線繞著走,踩在上面練平衡;套圈和沙包的兩兩組合既可以練習投擲,又可以進行夾包跳;紙棒、小球和鞋盒組合轉瞬間就成就了一場有趣的踢球比賽……這些低結構、易變化的游戲材料,在教師精心的選擇搭配下,彰顯出無窮的創意。
室內運動內容設計在特性上做“精設”。此項活動最大的亮點是各年齡段的運動游戲內容,大班重在“挑戰性”,中班活動具有“層次性”,小班活動凸顯“趣味性”,真可謂是精彩紛呈。有集“跑、跳、鉆、平衡、攀爬”為一體的室內運動小循環,有彩色海綿棒、鞋盒、沙包、小椅子、高凳子等材料的一物多玩,有高空滑梯、穿越火線的驚險和挑戰,也有打地鼠、地鼠追擊的有趣和快樂。孩子們在運動游戲中鍛煉了體能發展的基本動作,在情境體驗中提高了不畏困難、挑戰自我的學習品質。室內運動,讓幼兒玩出了樂趣,玩出了驚喜。
教師組織室內運動不僅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自主性,還要考慮室內活動空間。為此,教師要在運動的內容及選材上深思熟慮,保證活動的安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1.回溯經典——挖掘適合室內開展的民間游戲。
2.展現自我——創設適合室內進行的自主活動。
教室、走廊、樓道等能滿足幼兒進行室內運動的一切活動場地都可以被視為幼兒室內運動的樂園。只要教師能根據每個室內運動的特征選擇合適的場地并將其內容進行合理編排就能發揮每個有限空間的無限作用。
1.靈動運動空間——可移動的室內運動空間。
2.固定空間——不可移動的室內活動空間。
1.與眾不同——有限運動空間中的因材施教。運動時教師密切關注到每個幼兒的發展需求,設計出利于每位幼兒達到“最近發展區”的活動。
2.層層遞進——室內運動中的難度增加,當游戲內容有趣,材料豐富,可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卻逐漸下降時,教師應觀察的是幼兒是否已經達到預設的目標,如果該活動已不能滿足幼兒的需求時,教師應該提高活動難度,調整游戲的層次性。
合理巧妙地利用好空間,充分提供科學、有趣的材料,組織指導好幼兒的活動,室內體育活動可以和戶外體育活動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激發幼兒主動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實現愉悅幼兒身心、促進個體機體協調發展的早期教育目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