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英
(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陽明學校 江西南昌 330000)
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指課堂容量、課內外學業負擔等。
二是效益的最優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
小學科學課是科學的啟蒙課,科學課程要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等各項任務,就必須提倡探究式科學教育,開展探究式科學教育更要讓小學生體會到人類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獲取正確的知識和技能。而科學實驗是開展探究式科學教育的主要載體和途徑。小學科學課一節課短短40分鐘,要促成高效課堂首先要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效率,增強實驗效果,以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實驗效果,是促成高效課堂的重中之重[1]。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一課中的實驗是一個探究實驗,研究熱光源的熱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教材中的實驗主要研究物體表面的顏色和物體擺放的角度兩個因素。教材實驗的建議是讓學生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去操場用玻璃溫度計測量太陽光的熱能,每隔2分鐘進行一次讀數,一共10分鐘。
第二個活動是探究陽光直射、斜射與吸熱的關系,讓溫度計保持三個不同的角度,同樣每隔2分鐘,一直監測10分鐘。
1.天氣變化多端
進行教材中的實驗最大的困難是光源,即太陽光。既然需要太陽光自然十分受天氣條件的制約,如果碰上陰雨天,只能機動調節上其他內容為先,這樣隨便亂調動內容,教授的知識內容會失去連貫性、整體性與銜接性,不利于學生新舊知識的構建。
2.課堂效率低,樂了孩子,累了老師
課外教學活動難以組織,容易拉低課堂效率。小學課堂只有短短的40分鐘,進行一次課外教學,需要組織學生排隊上下樓,分發器材,還要穩定學生不聽指令嘰嘰喳喳的亢奮情緒,時不時就要整頓一次紀律,課堂效率差,更別提該實驗的兩個活動需占據20分鐘,且不算中間過渡時間,真的需要爭分奪秒。上過室外課的都知道。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玩得開開心心,老師連連搖頭,樂了孩子,苦了老師,效率奇差[2]。
3.狀況百出
本課中的實驗儀器用的是玻璃溫度計,玻璃制的,自然易碎。幾乎每次課堂只要是他們拿在手里懸空的玻璃制品,每回總要摔個一二,如玻璃杯、玻璃棒、試管、溫度計等。總而言之,一下操場便容易出狀況,不是溫度計摔碎了,就是誰又和誰鬧了矛盾,當然這些還是小插曲。我還記得第一次上這節課是在大學實習,沒有經驗,碰上學生下操場把溫度計亂放,同一組一個放草坪、一個放跑道、一個放鐵制籃球架上等,這些不同的地基使得溫度計升溫有快慢,比如鐵制的籃球架因金屬吸熱傳熱較快,導致本來淺色袋子的溫度計升溫反而特別快,實驗結果毫無對比性,效果奇差,無效果可言,無因素可對比,自然更無結論……一節課在鬧鬧哄哄中開始,在嘈嘈亂亂中落幕,什么教學目標也沒達到。
現在市縣區的學校硬件設施配備都比較齊全,實驗室的設計也都到位,基本上學校都配備科學實驗室,且每組實驗桌旁都有教師可操控通斷電的插座,安全方便,利于教師組織課堂。
此實驗教具用平時我們浴室取暖的浴霸燈做光源,所釋放的熱量比一般的白熾燈高,更比太陽光的光熱來的劇烈,可大大改善課本上只能間隔兩分鐘測量一次的實驗方式。用浴霸燈只要每隔30秒讀一次數,升溫也很明顯。這使得教材中20分鐘才能完成的兩個實驗,用新教具4分鐘就能完成。
創新實驗教具中的溫度計由傳統的玻璃溫度計改為直接顯示數值的電子溫度計,這樣的設計也可大大減少學生讀數的時間和不必要的誤差,可提高實驗效率。
創新教具的底板部分用的是泡沫,在底板上加這塊泡沫有兩個好處:一是泡沫能保溫,可防止在實驗過程中因熱傳導等因素而影響實驗效果;二是泡沫為白色,不容易吸熱,可防止因底板溫度偏差而影響實驗效果,產生誤差,影響結論。
作為教師,我們應時刻緊記自己“教書育人”工作的初心,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和理論素養,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關注學生學習科學的基礎和需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與結果;關注學生對科學的情感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