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實驗教學是物理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動手能力,最終形成科學思維的重要方法,教師學會運用新型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初中物理的學習興趣,為了打造高效率的物理教學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驗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和基本技能。科學思維是一種正確的思維,學生只有運用正確的思維才能進行正確的實驗以及推理,最終得出正確的知識結論,由此可見科學思維對于學生初中物理學習的重要性。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學會科學思維”是重點,學生也需要掌握科學思維之后才可以真正弄懂科學思維常識的重要意義,同時我們也能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科學思維這一理念,通過觀察科學思維的主要特點掌握科學思維的意義。
物理本身是一門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要求嚴格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往往開始充滿興趣,但是興趣需要后期源源不斷的信心和原動力支撐才能不斷提高。科學實驗相對于“枯燥”的理論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斷地在實驗中求知,一步一步的深入了解物理,培養實驗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獨立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和動手能力。
科學實驗是物理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傳統物理教學更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及時轉換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豐富學生的物理學習課堂,好好的利用實驗教學打造高效率的物理教學課堂[1]。
情景教學法非常適合在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這種教學模式新穎且有趣,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興趣。例如,在“電生磁”的學習中,這節課是很典型的一節實驗課,學生先了解本節課整體內容,然后動手做實驗,通過實驗明白電流周圍存在磁場,并探究出通電螺旋管外部的磁場方向,知道其中的原理,明白通電螺旋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相似,并能夠熟練判斷通電螺旋管的電流方向與兩端的極性。教師在教授磁場的概念時,可以為學生創建情景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前表演一個小魔術,用氣球摩擦頭發就可以吸住一些紙片,引導學生探討這是因為什么原因,最后引出主題“這就是磁場”。
學生在物理課堂中應該占據“主體地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生本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例如,在“密度”的學習中,初中物理教學目標對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有著明確的要求,密度部分,需要學生知道什么是密度以及可以運用課堂上學習到的密度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因為“密度”一詞對于學生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用眼睛清晰的“看”到密度。在本節課開始前,教師可以先準備幾個體積不同的木塊、鋁塊以及鐵塊,然后在準備水、天平秤、砝碼以及刻度尺等教具,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最后實驗結束,引導學生去思考實驗的結果,討論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的,其原理是什么?待學生進入狀態后,教師可以把本節課的重點“人物”密度“請”出來,為學生總結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預習新的知識點,與傳統教學理念不同,這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加有效。例如,在“運動和力”的學習中,教師要講運動和力,那就需要學生先感受什么是運動和力,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參照物了解在運動中,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切身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這節課教師可以選擇在戶外進行,帶領學生走上操場,在跑道奔跑,認識到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從而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在學生動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放手”,以鼓勵為主,讓學生自行動手操作,大膽思考,然后不斷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以及動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