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鋒
(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下埠鎮中心小學 江西萍鄉 337022)
互聯網+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形態,是知識社會創新推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態。互聯網+的出現,將社會生產和信息技術相結合,代表了一種先進的社會生產力,給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再局限于課本,而是能夠運用整個互聯網上的海量資源進行學習。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要求學生掌握比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應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這樣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信息多媒體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得到了使用,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之下,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再局限于成績的提高,而是應該為自身的長遠發展制定更為遠大的目標。對此,教師可以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對課堂內外的時間進行重新調整,將學習的決定權給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時間進行講述,讓學生在課前完成對這些信息的自主學習,可以通過看視頻講座、閱讀電子書的方式,以及和別的同學在網上討論,隨時隨地查找所需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后,學生要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規劃,教師運用講授法和協作法滿足學生的需要,達到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得更真實的學習的教學目的[1]。
例如,講授“角的初步認識”時,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只用課本知識很難讓學生準確、全面地了解所講授的數學知識點,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在互聯網上查找關于角的內容。之后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上課時進行展示,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教育的目標不再局限于學生的成績,而是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有效學習。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應該讓學生形成利用互聯網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過多依賴老師進行問題的解答,這樣不僅拖慢了課堂教學的速度,還會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下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中起引導作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都要進行有效的監督,培養學生自主獨立學習的能力。
例如,講授“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在進行課堂活動時,要為學生留下更多的自主獨立學習的時間,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提前布置預習的任務,讓學生在課下通過互聯網尋找有關如何求多邊形面積的知識,達到對所學知識的初步理解。之后,教師在課堂上再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自主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相應的引導作用,及時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討論產生效果。
由于教師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來源,教師對教學模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網絡上的學習資源十分豐富,但由于有的教師還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肯在教學課程中運用新興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氛圍低沉,教學模式死板,這就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的下降,從而降低課堂學習效率,學生的數學成績也不會得到提高。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就要提升教師創新教學模式的能力,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讓教師能熟練運用微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的技術,推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海量信息化資源的運用,豐富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課堂氛圍,利用具有很強趣味性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例如,講授“扇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運用新興的微課教學模式。提前將有關扇形統計圖的教學內容中的一部分錄成小視頻,在課前讓學生觀看,這種新興有趣的課堂導入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出初步的理解,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雨教師之后的課堂教學的開展,進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同時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要肩負起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任務,利用新興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和學習成績的提升,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好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