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佩
(蘇州市相城實驗中學 江蘇蘇州 215131)
孔子2000多年前提出的“溫故而知新”的教學策略至今仍不可替代,而且已經根深蒂固地成為教學中的一部分。復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每門課程教學中都會有所涉及。很多教師都是依據“艾賓浩思遺忘曲線”的規律,定期讓學生通過練習達到鞏固的目的,這種方法非常實用也比較有效率,但無法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大多數學校都開始倡導素質教育,這種教育模式不僅用于化學新授課中,也應當在復習課中加以應用。所學知識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后,便成為了人的短時記憶,但如果不及時復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及時的復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很長時間,初中化學該如何復習,值得很多化學教育者深思。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想學好化學除了記憶一些基本化學知識之外,更多地是依靠實驗來總結化學的一般規律。我們在新授課時往往耗費很大的精力設計實驗以幫助學生認識新知,但在緊張的復習課階段幾乎很少設計實驗,所謂的探究實驗也只是“卷上談兵”,學生看到這類探究題更是無從下手,長此以往,會對這部分問題失去興趣。如果能針對不同知識點設計貫穿于整節課的探究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激活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對問題的探究能力,鼓勵多角度思考問題,會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計算在初三化學中屬于難點知識,課程標準中指出“能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在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傳統復習課中,由于計算類型較多,教師主要采用題型分類法并結合不斷的練習以達到鞏固掌握的目的,但這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難以使其形成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技能[1]。
學生在計算中題中經常會遇到“如果要制備一瓶容量為150mL集氣瓶的氧氣,需要高錳酸鉀(或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雙氧水)的質量至少為多少”這類題目,按傳統的復習思路,學生依據“設、寫、列、解、答”的步驟正確計算出結果,這道題目就結束了,卻沒有體現化學學科的價值。
有教師特地花一節課時間和學生探究這樣一道題目:學生上課地點是實驗室,五人一組,1-3組探究高錳酸鉀制氧氣的計算,4-6組探究雙氧水制氧氣的計算。課堂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教師事先準備學案和相關實驗器材,這些基礎實驗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1.學生首先計算出藥品的最少使用量;2.按照計算用量準備搭建實驗裝置,實驗開始前學生必須考慮到選用哪一種方法收集氧氣更能保證探究的順利完成;3.動手實驗,實驗過程中小組合作完成一瓶氧氣的收集;4.分析實驗結果,分析與理論不一致的原因;5.實驗反思,能力拓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化學實驗及與之相關的實驗探究已成為中考化學命題的熱點,而對于實驗設計中的操作、現象及結論的歸納是許多學生的薄弱環節,在復習課中引入實驗不僅能抓住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與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實驗探究能力[2]。
現在的試題更側重于探究性,這就需要教師具有相當豐富的知識儲備,結合知識復習并開發探究性實驗,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究性思維。例如,很多教師在復習金屬的性質時都以“探究暖寶寶的主要成分”設計學生活動,這樣的題目呈現在學生面前就已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溫習基本實驗操作、鐵的性質、鐵的銹蝕、石墨的相關性質,還能鞏固前面學習的實驗基本操作,感受到化學為實現人類更美好的未來發揮的重要作用。
“物質的分離和提純”一直是中考化學的必考題,學生所遇到的分離都是理論分析,而實際到底可不可行卻無從知曉。在這個專題的復習中,教師應設計實驗,加深學生對物質化學性質綜合運用的知識理解,還能鞏固分離提純中的實驗操作技能。準備的實驗不要太難,可以從兩種物質的分離提純(如KCl和MnO2的分離、NaCl和KNO3的相關分離等)、到三種物質及以上(如水的凈化)的分離提純。
這樣的復習設計不僅可以減少學生單純做題的乏味,還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對化學這門科學的熱愛。如果從應試考試的角度來看,學生的探究思維也可以用來解決考試試題中的其他探究性題目。
初三的實驗設計可以開發經典實驗,在復習化學反應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時,可以讓學生計算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一定質量的二氧化碳時參加反應的鹽酸的質量,提供幾種鹽酸,利用分析天平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選擇哪種鹽酸的具體使用量。學生可以體會到親手設計化學實驗并動手的樂趣,也能輕松地學會如何在實際中依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大象牙膏”因其瞬間產生的泡沫如噴泉一樣涌出,效果令人驚嘆,但其原理也離不開初中化學知識雙氧水分解產生氧氣及溶質質量分數、催化劑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復習到相關知識或在遇到這類題目時穿插這個小實驗。
現代學生獲取新事物的方式快而多,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中的流行話題展開探究。2019年春晚魔術師劉謙表演的“魔壺”風靡一時,教師在復習酸的化學性質時也可以設計出類似的魔術,準備一個小塑料壺并裝有稀硫酸,在四個燒杯中分別裝適量的紫色石蕊、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BaCl2溶液、純堿溶液(事先不告訴學生這些試劑),根據實驗現象讓學生分析反應物。這樣設計能使原本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也能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揭開魔術神秘的面紗。
化學實驗不僅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要潛心研究各地中考題,分析考試題中的實驗探究,把握復習方向,示范、引導、培養學生探究方法。為了迎合時代的挑戰,化學教師應根據每個專題設計對應的復習方案,有的專題偏理論,如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這一章不適合設計實驗;有的專題偏應用,可以設計貼近生活的實驗,層層遞進,達到應用知識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