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婷 李志榮
(西安航天動力技術研究所 西安 710000)
近年來,隨著企事業發展規模、效益日益擴大,人才培養話題備受關注。在研究所薪酬制度變革中,需要制定平等、科學的頂層設計,制定完善的監督制度,引入先進的薪酬管理方式,減少不良影響,進一步優化研究所績效考評、薪酬激勵制度,妥善處理航天研究所職工的收入分配工作。
近年來,國內外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均發生變化,給人力資源市場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收入分配工作特別是骨干人才激勵工作還存在如下問題:1.骨干人才收入水平競爭優勢不突出。對標市場價位,骨干人才收入水平較低,缺乏明顯的競爭優勢。西安地區的主要場所與陜鼓動力、西飛等骨干人員收入差距較大。2.骨干人才薪酬激勵模式較單一[1]。盡管研究所在骨干激勵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經驗,有很好的做法,但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骨干人才薪酬激勵模式單一,在績效評價時績效分配中比較欠缺,在中長期激勵方面骨干人員薪酬激勵也比較欠缺。3.骨干人才薪酬激勵基礎較薄弱。骨干人才激勵工作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在骨干人才的定義范圍、市場價值、業績與貢獻等方面較為薄弱[2]。
根據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收入方面的要求,結合航天研究所實際與現狀,進一步加強骨干人才激勵,可以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在中國現狀的大經濟背景下,宏觀管控的作用愈加凸顯,它對骨干人才激勵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建立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崗位進行明確的界定,明確其價值,構建崗位價值為指標體系的評價體系,對骨干激勵工作進行評價。其次,構建獎勵體系,注重技術方面的提升;針對航天研究所,技術提升尤為重要,要以提升整體績效為奮斗目標,就要大力提升科研水平。最后,績效是一個企事業單位提高效益的指標,應構建以績效增量為核心的體系。績效能很好地反映研究所人員業績增量水平,促進人才激勵、效益提高作用的提升,構建以績效為增量的核心體系,能很好地激勵骨干人才培育與發展[3]。同時,要建立骨干人才以業績為主的評價考核體系,采用科學的考核體系,對骨干人才要實施有目標的精準考核,量化考核結果。
薪酬管理包括目標管理、水平管理、體系管理、結構管理、制度管理等幾個方面,薪酬管理問題與研究所發展密切相關。骨干人才的薪酬收入水平應與市場的薪酬水平相匹配,激發骨干人才工作熱情,充分調動骨干人才積極性[4]。構建形成較為系統的工資評價體系,能更好地對員工工作作出評價,保證員工發展的穩定性。
首先,應科學合理地確定一線骨干人才的范圍,將業績突出、品格優秀、領導認可的骨干人才進行一一分類,采用規范、合理、公平的骨干人才激勵方式,對其進行劃分和分類;在爭取更大的工資總額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對骨干人員津貼的實施標準和應用范圍。其次,應對有關人才的不同業務進行分類分批管理,建立向“價值創造者”傾斜的薪酬分配激勵體系,從而更好地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最后,進一步加強對骨干人才的津貼獎勵機制,研究所根據職工的收入水平,確定津貼標準,不斷完善相應管理機制。對于研究所,新增工資總額應向一線骨干傾斜,應加大工資中固定部分的比例和水平,更好地體現薪酬保障作用。
確定薪酬戰略,應與研究所發展目標相匹配,采用“先富”帶動“全富”,建立研究所人工成本核算體系,加強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良性銜接,從而瞄向研究所長遠發展,加強骨干人員技術方面的研究,實現骨干可持續成長,從而與企業發展實現共贏。首先,評估骨干人才,取得精神物質雙重激勵;其次,要瞄準目標,激勵骨干人才實現個人價值。最后,要以長遠發展為目標,激勵新增成果增長。做到保成功、保交付,促技術創新,實現經濟新增長。
對于一線骨干人員,探索建立成果自行轉化的獎勵制度,能有效激勵骨干人員投身科學研究領域,積極探索新科技、新思路、新方法,提升科技成果的同時,提高骨干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同時,健全福利制度,推進補充醫療保障覆蓋范圍,提高一線骨干人才醫療保障水平[5]。
健全骨干人才內部聯系方式,密切關注骨干人才思想變化,應盡力聯系聯絡感情,解決骨干人員生活及工作上的實際問題,關心骨干人才的身心健康。同時,結合骨干人才個人發展,開展骨干能力提升,滿足其工作發展及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工作之余,給予骨干人才思想、生活、日常關懷,促進骨干人才家庭及個人的發展,給予個人發展空間,提升骨干人才生活工作各方面的保障。
綜上所述,人才隊伍建設對航天研究所事業的發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骨干人才的激勵同時可以激發人才隊伍的活力與創造力。加快基于崗位價值的薪酬體系、績效工資向一線骨干傾斜、推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機制,都能更快地加強骨干人才薪酬激勵機制,激發其更高的工作熱情,保障骨干人才薪酬待遇兌現,提升骨干人才的創造力。要考慮當地生活水平、行業平均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骨干人才薪酬激勵機制,適時考慮到各類影響因素,不過高或過低弱化激勵效果;此外,做好薪酬激勵體系的設計與執行,保證體系規則及程序公開、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