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艷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特立中學 湖南長沙 410100)
造成初中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得當,可能是數學基礎較差,為了優化數學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出各項問題出現的具體原因,并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引導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使其對數學學習逐漸產生興趣,進而提高學習質量。
初中數學知識涉及面很廣,每一章中又涵蓋著很多細碎的知識內容,而且每一部分知識間都是環環相扣的,關聯性較為緊密。但部分初中學生由于在小學沒有打好基礎,很多運算定理、公式概念的背記都不夠清晰,因此,在解答初中數學知識時,很容易造成阻礙,這是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式方法,只有找對方法,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數學學習更是如此,如果只是機械地背記公式定理、開展題海戰術,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調整,很難達到高效效果。只有學生了解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知道哪部分內容是薄弱項,并運用正確的方法開展學習,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使用糾錯本等,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影響初中學生開展數學學習的外部因素有很多。比如,初中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紀,很容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部分學生喜歡看電視劇、追星、玩游戲,大量娛樂時間占據了他們的生活,使其難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數學學習上,因而產生“學困”現象[1]。又如,部分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這會使他們感到有壓力,出現緊張感和壓迫感,導致降低學習效率。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數學學習也是如此,要想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對此,教師可以切實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做好課前準備,對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然后采用微課教學模式,依據教學目標,錄制相關微視頻,使學生課前觀看,并自主開展預習。當學生能提前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并找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在課上便會更好地跟隨教師投入到相關學習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2]。
比如,學習“整式的加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在課前對教材內容進行細致分析,并預設出本節課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1.理解同類項與合并同類項的概念,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方法并能正確合并同類項,能先合并同類項化簡后求值。2.理解學習分類和類比的思想方法。然后據此錄制微視頻,促使學生課前觀看并學習。學生能夠對基礎知識及疑難問題有深切認知,并能帶著問題走進數學課堂,便會更好地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提高聽課效率,減少學習上的困難。
正確的方法能使學生所做的事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教師要看到初中學生學習經驗不足這一特點,并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其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探究。
教師要使學生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有針對性地聽教師講課,則會更好地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并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意識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課堂是一個靈動自主的空間,當教師安排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時,學生要積極參與其中,并主動進行問題思考,不能只等著同學來解答問題,這樣難以使自身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得到切實發展[3]。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本中的知識概念、公式定理等內容,并定期對其進行梳理總結、歸納整理,以便在自己腦海中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識網絡。此外,還要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記錄一些容易出現的錯誤,并寫出正確答案,然后定期回顧,這樣的方式能夠降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錯誤率。
復習是進行高效學習的重要途徑,只有學生做好課后鞏固工作,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深切的認知,才能促使自身數學學習過程更加順利流暢。對此,教師要切實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并監督學生積極展開課后復習,對所學內容進行熟悉了解。
比如,學習完“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根據教材內容開展高效復習活動。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梳理: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x,未知數x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是: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系數化為1。學生能夠清晰地梳理出相關知識點后,然后分層次指導學生開展練習活動,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其完成一些難度較大的練習,獲得拔高訓練效果;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進行難度適中的練習;對于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進行基礎知識鞏固,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解決“學困”現象,教師首先要了解“學困”現象出現的原因,然后找到對應策略,制定針對性方案,并落實于實踐之中,促使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得到切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