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燕,羊海琴,楊亞娟
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肆虐,由其感染引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黨和國家均做出重要指示[1],要求醫務人員“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手術室作為感控重點部門,在疫情防控期間制定標準規范和流程的同時,應注重其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現將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行急診手術的流程管理情況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58歲,有外地旅居史,因發熱,呼吸困難2 d,于2020年2月15日入院,收入感染科隔離病房,體溫38.1 ℃,肺部CT顯示雙肺磨玻璃樣改變,第1次核酸檢測提示陰性,但臨床仍不能排除新冠感染可能。患者咽后壁有約1 000 ml的膿腫存在,也有可能是造成發熱感染的因素。由于患者進食困難,神志變差,有糖尿病史,存在酮癥酸中毒的癥狀,經過臨床醫生評估,認為有必要急診行咽后壁膿腫切開引流術,以達到減緩癥狀、治愈病情的可能結局,遂于18日進行急診手術。
2.1 術前準備
手術室作為日常院感防控重點部門,在此次疫情發展初期,根據相應規范及醫院實際設施設備情況[2],制定了《新冠期間手術室護理管理規范和流程》用以指導手術室護士的日常工作,同時制定了《新冠期間疑似或確診患者行急診手術的應急預案》,并進行了應急預案的流程演練。
2.2 術前評估與交接流程管理
手術室接到該例急診手術通知,迅速啟動全院應急程序,疑似病例按照確診病例行急診手術管理流程。
2.2.1 轉運流程 評估患者所在感染科隔離病房,與手術組長、護士長共同確定轉運路線,轉運人員由手術醫生完成,轉運工具進行密閉包裹,轉運途中專人進行空氣噴霧消毒[3]。
2.2.2 參與人員 盡量減少手術參與人員,縮小手術創面,手術方案為局麻下B超指引行咽后壁膿腫切開引流術。參與人員包括手術醫生2名,B超醫生1名,手術護士2名,節約人力及防護用品消耗。
2.2.3 手術房間安排 本例急診手術安排在相對獨立的負壓手術間,有前、后緩沖區,物品及設備盡量精簡,只保留必須的手術物品。提前檢查個人防護用品的數量及質量,配置相應濃度的有效氯溶液。
2.3 術中護理
手術護士根據手術需要準備必須的物品和藥品,檢查儀器設備性能,合格后關閉手術間門及負壓緩沖間,確保手術房間處于負壓運行狀態。
手術相關人員進入緩沖前室,按照要求實施二級防護,本例手術涉及咽部等高風險部位[4],加戴三級防護用具,佩戴呼吸頭罩。
患者進入手術間,手術醫護人員在防護基礎上進行外科手消毒,戴無菌手套,穿一次性無菌防滲手術衣,戴第二層無菌手套,開始手術。
手術全程保持手術間及負壓緩沖間關閉狀態,門外懸掛“新冠患者”隔離標識[5]。
2.4 術后處理
2.4.1 術后手術人員流程 依次脫去外層手套-無菌手術衣-鞋套-手套,按照脫防護服流程嚴格執行,期間一旦手被污染應立即行手衛生,最后更換醫用外科口罩,手衛生后進入非限制區,沐浴,更衣,離開。
2.4.2 術后器械處理 術后器械采用2 000 mg/L有效氯預處理后,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扎緊,外貼“新冠”標識,定點放置,電話通知消供科及時收取,進行后續消毒處理。
2.4.3 術后一次性醫療用品處理 采用5 000 mg/L有效氯噴灑濕潤后,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扎緊,外貼“新冠”標識,定點放置,由專業人員及時回收處理。
2.4.4 術后物體表面處理 地面和器械臺、設備、操作臺等表面,使用2 000 mg/L有效氯擦拭,保持30 min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凈。有患者血跡、體液等污染的物表,直接使用5 000 mg/L含氯制劑處理。
2.4.5 術后手術間處理 關閉層流和送風,使用雙模式過氧化氫機器人消毒機密閉消毒1 h,手術間至少關閉2 h以上,通知層流工程技術人員,及時更換負壓手術間高效過濾器。負壓/感染手術間消毒處理完畢均須與感染管理科聯系進行物表和空氣采樣檢測,結果合格方能使用。
該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術前評估精準,準備充分,術中防護嚴密,手術過程按照規范實施,未發生任何暴露情況。患者急診手術時間65 min,術后癥狀改善明顯,2周后再次核酸檢測陰性,順利出院。
根據該例疑似患者手術過程,修訂負壓房間物品布局,標準化物品擺放,增加流程圖譜,防護用品的穿脫等佩戴順序及方法圖示上墻,更能有利于此類手術的快速實施。
4.1 手術室常態培訓及前期應急演練
自疫情開始之初,本院手術室秉承護理部的培訓目標和計劃[6],運用網上視頻、直播方式授課和現場教學,進行個性化專科防護培訓,結合全國手術室防疫指南,制定規范,優化流程,改善臨床各個環節,制定新冠疑似/確診患者手術應急預案[7],并進行模擬預演,實戰演練,將各個環節進行前期再現,充分做好了思想、物資、流程方面的準備。
4.2 術前評估和溝通
該例疑似患者急診手術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協作,包括感染控制管理科、后勤、營房、臨床科室、手術室、麻醉科等,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引起暴露的風險。該例疑似患者進行了完善的術前評估,有效預防了術中突發狀況,并與外科醫生進行了妥善的術前溝通,讓各部門得以有序協作,預防了突發或緊急狀況。
4.3 全程協調及防護監控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面臨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各個部門沒有充足的經驗可以借鑒。各家醫院實際情況不同,防控物資和品牌各異,有資深的感控和手術室專業人士進行全過程的協調非常重要。該例手術全程由手術室護士長進行人員、物品、流程、防護檢查等調度,確保全程防護到位,手術安全有序進行。
4.4 智能化消毒及轉運工具的選擇和臨床使用
智能化給各行業帶來便利,對于手術室也是如此。智能運送機器人及智能消毒機器人的引入可以大大減少工作人員的參與,并且對于手術中的消毒措施更能實施到位。該例手術啟用了智能運送機器人進行清潔物品的轉運、智能化消毒機器人進行終末消毒,大大方便了消毒隔離措施的有效實施,也預防了醫務人員在終末環節的暴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