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楷洋,徐倩楠,王海文
海水淹溺可發生于平戰時海上游玩、作業及作戰等情況下,是落水人員的重要死因之一,也是海軍戰斗部隊減員的重要因素之一[1]。海水淹溺傷傷員受淹溺時間、海水吸入量等方面影響,容易因窒息、吸入性肺損傷等原因導致死亡。2018年10月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醫院急診科成功救治1例海水淹溺傷伴吸入性肺損傷患者,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28歲,因海水淹溺約12 h平車推入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醫院急診科。患者入科時輕度嗜睡,經鼻給氧,血氧飽和度94%,血壓144/80 mmHg(1 mmHg=0.133 MPa),脈搏106次/min,呼吸20次/min,體溫39.2 ℃,咽喉部紅腫,懸雍垂上見白色膿點,右前胸聽診呼吸音偏弱,局部壓痛。血常規:白細胞8.5×109/L ,中性粒百分比90.7%;生化:肌酸激酶2 647 U/L,血肌紅蛋白225 mg/L,降鈣素原(PCT)2.78 μg/L。傷員因失眠至甲板活動,約2∶50未著救生衣不慎從距海面約3 m甲板處墜入海中,約7∶30自海中撈出。患者自訴在海中時意識不清,多次嗆水,撈起時神志清楚,后吐出大量海水,具體量不詳;右側胸痛不適,口干,畏寒,船醫給予吸氧、復溫等處理,后轉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醫院急診行頭胸腹部CT示:兩肺多發癍片狀密度增高影,考慮吸入性肺炎,擬“海水淹溺,吸入性肺損傷”收入急診科。患者入科后給予吸氧、抗感染、祛痰、護胃、堿化尿液、保肝等對癥治療。經過5 d精心治療,患者病情穩定轉入普通病房繼續治療后康復出院。
2.1 氣道護理 海水淹溺所致的急性肺損傷越來越受重視,淹溺導致海水吸入不僅會直接損傷肺實質細胞,而且還會通過激活急性炎癥反應,引起肺局部甚至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2],因此保持呼吸道通暢是護理此類患者的關鍵。接到該患者的消息后,護士第一時間給予床頭備呼吸機、氣管插管包等物品。患者接入科時,面色蒼白、嘴唇發干、鼻腔接吸氧管低流量吸氧。隨即將其安置于病床,并觀察發現患者痰液呈金黃色Ⅲ度粘痰,輕扣背部能自行咳出,后給于持續低流量經鼻吸氧,密切觀察脈氧、呼吸變化,床邊備一次性吸痰管、氣管插管等物品。
2.2 體溫護理 海水淹溺傷導致的體溫過低,容易使患者發生室顫。該患者在海水中浸泡了4.5 h,正值深秋,又是下半夜,海水溫度低于10 ℃。患者被打撈上來時臉色發白、四肢顫抖、呼吸脈搏微弱,去除患者身上濕衣物,立即將其置于已經預熱至38 ℃的復溫毯內。患者在海水中浸泡期間多次海水嗆入呼吸道,打撈上來7 h后順利轉運到該院ICU時體溫已上升至39.3 ℃。考慮和肺部感染有關,遵醫囑留取血培養及痰培養后選擇合適抗生素治療;根據患者體溫特點,維持室溫溫度22~26 ℃,同時給予關閉加溫毯,遵醫囑5%葡萄糖補液治療,患者于入院后6 h體溫恢復正常。
2.3 導管護理 對該患者進行留置胃管后,胃部聽診有微弱氣過水聲,抽吸有少量渾濁液體,無法通過肉眼判斷是否為胃液,且將胃管開口端放入清水中有持續小氣泡產生。后筆者用pH試紙測定從胃管抽吸出來的液體,pH值約為7,綜合判斷后給予胃管開口端接一次性引流袋,期間患者無明顯不適,脈氧無下降,引流出大量氣體后患者主訴胃部不適感消失。引流期間護士嚴密觀察引流袋內引流物量、顏色、性狀,在患者入科禁食觀察24 h后,飲食逐步過渡到流質飲食、軟質飲食。該患者前期比較躁動,為防止意外拔管事件發生,護士給予患者解釋后行手約束。
2.4 液體管理 因海水為高滲鹽溶液,且富含大量的鉀鈣鎂等電解質,海水高滲造成血液濃縮、血液中電解質濃度增高、血容量不足等需補液治療,但為減輕淹溺性肺水腫補液速度又不易過快,由于首次補液量較大,筆者采取雙通路補液,治療藥物和擴血容量液體同時輸入,在完成補液計劃的前提下盡可能放慢滴速。根據血電解質檢查結果來控制輸液速度、輸液量及輸液成分,在補液時盡量不用生理鹽水配置,可遵醫囑選擇糖類進行配伍。
2.5 預防潛在并發癥 患者入科留置導尿8 h后出現少量粉紅色尿液,絮狀物增多,且肌酸激酶、血肌紅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出現橫紋肌溶解征。護士第一時間報告醫生,后給予適當加大補液量,堿化尿液,密切觀察尿液性狀及24 h出入量變化,警惕橫紋肌溶解征后導致的急性腎功能衰竭。密切觀察傷員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及心率變化,適當給予抬高床頭。
2.6 心理護理 冬天海水冰冷刺骨,且海水深不可測,長時間在海水中掙扎不可避免地使傷員產生恐懼、驚慌等心理。該患者主訴長期失眠史,在護理過程中,護士充分告知其各操作內容,動作輕柔,以減少對患者的刺激。行導尿術中,在充分遮擋保護患者隱私的基礎上,選擇同性護理人員對其行導尿術。另外,保持病房安靜舒適,病房內降低不必要的儀器報警,護士與患者多進行交談,必要時請心理科會診及藥物進行干預,幫助患者早日走出心理陰影。
海水長時間淹溺在國內并不多見,相關報道少。調高室溫、應用復溫毯、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在早期護理過程中至關重要。奐劍波等[3]指出,患者搬運至溫暖環境后,需采取一切措施避免熱量的進一步丟失,建立靜脈通路給予42 ℃生理鹽水維持。考慮到患者入科時體溫已經復溫到39 ℃以上,一方面可能與患者打撈上來過度復溫有關系,另一方面可能與患者吸入海水后激活急性炎癥反應有關,故輸入液體,并沒有給予加溫處理。患者入科后,停用復溫毯,采取自然散熱的方式緩慢降溫。
該患者在冰冷的海水中長時間浸泡,呼救時大口嗆入海水、空氣造成胃內潴留海水空氣混合體,打撈上岸后已吐出部分胃內容物。患者進入ICU給予留置胃管后,聽診氣過水聲微弱,抽吸胃液含大量氣泡,放入清水中有持續小氣泡,雖然其生命體征正常,無任何刺激反應,但不排除有將胃管置入氣道的可能。建議收治此類海水淹溺患者留置胃管時,最后增加查胃pH值等多種方法來進行綜合判斷。
針對此患者,心理護理至關重要,長期失眠可能和本身心理狀況有關,與其交談時要特別注意談話技巧,避免過多的詢問事件經過,在必要時請心理科會診及藥物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