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 李志祥 張海云
(1.菏澤學院 山東菏澤 274000;2.石家莊學院河北省物聯網智能感知與應用技術創新中心 河北石家莊 050003)
2020年1月份,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亂了全社會的節奏,疫情持續到3月份仍未結束。全國各地教育部門提出“停課不停學”,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從小學到大學莫不如此。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網絡教學有其優勢,也有不足[1]。網絡教學方式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原因在于學習的過程和學習效果完全取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投入度。因此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是網絡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針對網絡教學條件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面向提升網絡教學效果,提出“優化教學內容+深化課堂互動+優化過程評估機制”的教學設計模式。
密切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在網絡教學條件下教學設計中密切聯系實際尤為重要。網絡教學環境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也給教師們盡快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密切聯系實際的思想貫穿到教學全過程呢?要足夠了解學生的過去、現狀和未來,包括先前學過的課程、年齡結構及興趣特點、將來可能的工作方向等盡可能多的信息;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是為了避免教學設計中所設置的實際問題在學生們已有的知識儲備中已經解決,即要保證你所創設的實際問題一定是學生們待解決的;了解學生們的年齡結構和興趣特點是為了在創設實際問題時更貼近學生們的生活閱歷;了解學生們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有助于在聯系實際環節設計一些在工作實際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強化問題導向,創建問題邏輯鏈條。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思維通??偸情_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在教學設計時,要有意識地運用設問法,精心設問、善于提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網絡教學條件下教師和同學們分布在網絡的兩端,學生們更容易分散注意力,在此情形下使用設問式教學法更具有必要性。
一是把握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性,創設環環相扣的問題鏈條。教學的目的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學生把握住零散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就能更容易地建構知識體系,更深刻地內化于心;教師的職責是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邏輯性,深入淺出地通過若干個問題體現出來,這些問題通常不是相互獨立割裂開來的,而是步步深入相互聯系的問題鏈條。通過這些問題,學生能理解每一部分知識點產生的緣由、優點、劣勢等,進而全面把握知識脈絡、構建知識架構。
二是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創設恰如其分的問題;做事情要抓問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學過程亦是如此,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具體操作方式有多種,比如直接強調式,直接向學生們點明哪部分是重點哪部分是難點,并在重點和難點內容部分抽絲剝繭、慢講細講,甚至反復強調;巧妙設問也是一種有效的強調方式,緊扣重點和難點內容提出恰當的問題,自然而然將學生帶入重難點內容的講解,使得教學過程更平滑,更能起到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
三是把握好教學導入環節,創設引人入勝的問題。古人作文講究“鳳頭豹尾”,重視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教學同樣要重視教學引入環節,好的引入能在短時間內收斂學生的注意力,成為決定整堂課效果的關鍵因素[2]。好的引入可以采用復習過渡導入新課、直觀導入、設疑導入等方式;其中設疑導入是一種操作性強效果好的導入方式。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彼季S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以認識沖突的方式設疑,以強烈的感情色彩構成懸念是一種有效的導入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回憶、聯想、預測、或滲透本課學習的主題。
優化內容,求新求變。一切的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優化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內容是否吸引人是決定學生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的主要因素之一。陳舊古板的內容陳述與新穎活潑的內容陳述將收獲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之初對教學內容優化組織、求新求變,將創新貫穿于教學過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教學效果。課堂內容可以選取貼近當前生活的新穎例子,可以將最近發生的時事熱點問題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可以運用視頻、動畫、多媒體等多種新穎的表達手段,也可以使用幽默詼諧的表述方式。
寫作講究“文似看山不喜平”,與寫作類似,教學過程也忌平淡,富于變化的教學過程總能帶給學生新的視聽感受,不斷刺激學生的視聽神經,讓學生保持學習的動力;變化在于教學精力要根據知識點的重要性合理分配突出重點,不可平均用力;變化在于語速和語調要抑揚頓挫緩疾相濟,重點內容要放慢語速,提高語調,必要時可以采用多次重復加深印象;變化在于教學手段多樣性,避免單調,例如采用案例教學法,要避免所有案例都用文字描述,可以結合使用視頻、圖片、動畫等多媒體手段,體現表達形式的多樣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通過課堂互動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網絡教學因師生存在地域上的距離,互動難度更大,但仍然可以利用網絡教學軟件開展一定程度上的互動,給學生帶來一種“社會臨場感”[3],降低網絡學習環境中可能出現的孤獨感,彌補了在線學習的不足。充分運用網絡教學軟件提供的豐富的課堂互動手段,比如簽到、投票、選人、搶答、主體討論、問卷、評分、白板等開展課堂互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設計良好的過程考核評估機制可以督促學生深度參與到網絡教學過程中[4]。與傳統的考核制度相比,過程性考核評估更注重學習過程的記錄和評估,除了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以外,學生上課簽到率、課堂參與度、參與主體討論積極性、每次課隨堂小測驗成績、作業情況,都可以作為過程性評價考核的評價要素。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一起構成總成績,根據學科類型適當分配兩類成績的比例。采用過程性評價考核機制有利于督促學生注重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積沙成塔,在享受學習過程的同時達成學習目的。
在網絡教學條件下,采用“優化教學內容+深化課堂互動+優化過程評估機制”的教學設計模式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有顯著作用,這種教學設計模式也為教師教學設計工作提供了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