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雙 李聽松*
LIAO Shuang1,2,3 LI Ting-song1,2,3*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2.兒童發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重慶市兒童發育與重大疾病診治與預防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重慶 400014)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2.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3.China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ase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ritical Disorders Chongqing 400014)
臨床見習是醫學教育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醫學生向臨床醫生角色轉換的過渡階段。兒童神經病學專業性較強,內容相對抽象、復雜,剛剛接觸臨床的見習學生不容易掌握。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兒童神經內科臨床見習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激發學生對兒童神經疾病學習的興趣,理解相關疾病,老師需要尋找更多的臨床見習帶教模式。筆者嘗試將視頻腦電圖應用在兒童神經內科見習教學活動中,力求提高教學效果。
臨床見習大都安排在理論大課教學后。此舉旨在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快速融合,有利于他們結合臨床更加透徹地理解大課教學內容。但見習課多為現場尋找相關病例,一方面,由于某些兒科疾病季節性較強,在進行某一疾病的臨床見習時,病房可能沒有可供示教的典型病例[1];另一方面,由于兒童神經科常見的發作性疾病(如癲癇等)發作時間具有偶然性,見習學生在上課時常常不能親眼目睹患兒發病時的臨床表現。見習教學只能靠老師的間接口述,導致部分學生覺得見習活動與大課教學沒多大區別,就對見習教學失去了興趣。這不利于學生保持由理論向臨床轉換過程中的學習積極性,不能達到臨床見習的目的,影響教學質量。
當前,醫患關系較為緊張。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法制的不斷完善,患兒家長對隱私權、知情權等權利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兒科,家長都將患兒視為寶貝,不愿讓患兒作為示教對象;而見習學生剛剛接觸臨床,缺乏相應的臨床素養、溝通技巧及人文關懷,經常在見習過程中使家長產生不信任感或感到反感。如果患兒或家長對教學任務有抵觸情緒,心理上不愿配合,學員問診、查體等需患兒配合的實踐操作教學活動就常常難以完成[2]。
傳統的見習教學模式在目前的兒童神經疾病教學中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教師采用新的教學工具和方法予以補充。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正被廣泛運用于醫學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3]。利用錄像進行示教是臨床見習教學的一個重要補充[4]。視頻腦電圖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兒童神經疾病臨床檢查的方法,其融合了腦電圖和視頻技術,可以同步觀察到病人發作癥狀和腦電圖變化,實現了視頻圖像、聲音和腦電圖三者的統一[5],且能長期保存,隨時提取播放,因此,可以作為兒童神經內科臨床見習教學的一種新的多媒體教學工具。
由于保存的視頻錄像資料數量多,種類齊全,上課前,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取符合教學需要的病例影像資料。特別是在講到神經科常見的癲癇這類偶發性疾病時,視頻腦電圖的優勢能立刻顯現出來。即使示教時沒有現場發作的病人,老師也可以利用視頻腦電圖提供的相關資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看到病患發作時既真實又生動的臨床表現。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見習期間學生到病房后不能當場找到適合教學的病人的問題。
視頻腦電圖具有重復播放、暫停、回放等功能。老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隨時進行相關操作,并就演示內容提問或答疑,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學生看到不懂的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提出來,老師可以馬上停播、回放或放大圖像,讓學生對病患某些細微的臨床表現看得更清楚,并根據視頻內容為學生詳細解釋,當場解決學生的困惑,增進學生對疾病癥狀的理解。某些描述神經科疾病癥狀的詞匯既抽象,又容易混淆,如描述不同發作形式的“痙攣”“陣攣”“肌陣攣”,三種發作形式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處,老師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口頭描述,學生往往就會覺得詞匯生澀,不容易理解,不知所云。視頻腦電圖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動態畫面。學生看一眼,即恍然大悟,能更透徹地理解某些口語難以表述清楚的問題,大大提高理解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視頻腦電圖不僅能提供生動的畫面,而且配有同步腦電圖形。兒童神經科的一些常見癥狀,如貌似相同的一些肢體抽動樣動作,究竟是驚厥發作,還是不自主動作,或是癔癥發作,有時候,即使有視頻圖像,肉眼也無法辨別。臨床醫生必須通過對發作期同步腦電圖形的判讀來區分,達到鑒別不同疾病的目的。看似相同的癥狀卻是不同疾病的表現,對剛剛進入臨床的學生來說,有種“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神秘感,會激勵他們主動思考,增強他們對神經病學奧秘探索、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對疾病癥狀進行鑒別的意識,啟發他們的臨床診斷思路,有利于提升他們的臨床綜合分析能力。
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是臨床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醫生不可缺少的條件[6],有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見習生剛剛從課堂進入病房,雖然有一定的疾病理論知識,但對疾病的掌握仍不充分,在與病患相處時缺乏交流、溝通技巧,在當前脆弱的醫患關系中,極易引發醫患矛盾。嚴重的還可導致學生心理上受挫,甚至產生心理陰影,不利于見習生的成長及未來的醫學探索。視頻腦電圖能逼真地再現實際臨床情景。老師可以根據視頻提供的場景,在不直接面對病人的情況下,進行情景模擬教學,為學生示范遇到類似情況時該如何與病患及家屬交流,傳授醫患溝通技巧,減輕學生的壓力。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將為學生以后獨自從事診療活動打下基礎。
在當前的醫療、教育和社會環境下,多媒體技術在神經內科教學中的運用是適應時代潮流的[7]。應用視頻腦電圖作為神經內科見習教學的一種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教學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醫患溝通技巧。老師只有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互為補充,才能提升教學效果,順利完成臨床見習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