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澤娟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實驗小學 福建三明 365300)
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是造型表現能力的一種體現。這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充分表達所思所想和真情實感,通過尋找各種各樣的資料去擬定主題,能夠主動地創造有價值的作品。造型表現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想象能力,使其結合自身的情況去進行創作,激發起創作的熱情。一般情況下,學生如果在低年級時就沒有一定的繪畫能力,那么到了高年級時,也很難具備創作繪畫的激情和能力了。因此,為了能夠培養小學生美術課堂的造型表現思維,此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教師需要在上課前對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和閱讀,主要是研究特別的案例并使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此外,教師還需展示一些精彩的畫面,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心設計并研究教學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作。例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3課“認識身邊的樹”時,教師可以通過搜集各種種類樹木的樹葉來展示給同學們,讓其進行觀察,讓學生根據每種樹葉的不同感受樹木種類的繁多,感受不同種類樹木不同的外形表現,從而引導學生認識樹的組成部分,讓學生通過接觸實物感受樹木的差異性,激發學生的繪畫想法和興趣。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而不是單純地停留在課本的學習當中。
在當今課堂教學中,教師仍舊很容易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較差。這樣可能會影響其學習的效率,進而影響其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造型表現的能力。例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8課“童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回憶童年,回憶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事情,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針對同學分享的成長故事,教師可以講授一些關于童年的知識點,可以對學生的成長故事進行匯總和分析。這樣,同學們就能直觀地理解基本的理論知識。教師也可以講述自已的童年故事,從而加強師生互動。師生之間的相互分享能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讓學生感受到主動思考帶來的樂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性,感受到課堂主角帶來的參與感。[1]
教師要了解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和經驗,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思維導圖對于學生來講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其意義在于這樣既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又能夠起到引導、幫助和分析的作用。第一,教師還是要以教學的課題為基礎和中心,通過設計問題和創建合理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理解到思維導圖的益處,同時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第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引發聯想和想象,積極地去尋找靈感。教師要輔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并進行繪畫創作。此外,教師還應該及時組織點評分析和總結,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和學習。例如,在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9課“我喜歡的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上學過程中可展示鳥的圖片,引導學生關注鳥的特征,如色彩、特點、外形、形態,通過思維導圖模式進行分析總結。在繪畫的過程中,教師可采用由鳥兒聯想的故事進行繪畫,讓學生感受到創作中的樂趣,感受鳥兒對人類以及社會生活的重要性。學生可以通過在腦海里構造想象,創作思維導圖,以鳥兒為中心進行思維導圖的創作,然后把自身的想法通過圖像或者文字進行表現,最后也可以在課堂進行交流、整理,還有分類,進行思維的收攏。學生還可以通過故事(齊白作品《和平鴿》)進行想象以及構思創作。教師也需要進行巡視指導,讓學生順利畫出具有思維創作特點的鳥兒。
一般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相對較差。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過程進行指導,逐步提高小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課堂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感知。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同時可以讓學生在視覺、聽覺、感覺上獲得多方面的認知。教師將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通過結合多媒體來開展教學,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使用多媒體教學也使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加以具象化展現。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學方式提供給學生多種學習方式,如通過視頻或圖像等對重、難點內容進行直觀展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統課堂中很難直觀地表達一些圖片顏色的變化。然而,教師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改變一幅畫的顏色,讓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認識到作品色彩變化的魅力。[2]
總體來說,在美術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生造型表現能力的提升,更多地需要教師立足于學生現有階段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教師也要不斷更新現有的教學觀念,這樣才能在改進教學的同時,鍛煉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小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也才會逐步提高。同時,教師也需要重視美術教學,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感悟到美術的神奇魅力,培養小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讓學生既能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又能鍛煉自身的審美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漁,使其在探索與創新中前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