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甘溝學區 甘肅平涼 74341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給學生講解數學題目時,大多推崇熟能生巧,認為只要多做相同類型的數學題目,學生在遇見相應的題目時,就可以很順利地答出來。而這種情況就導致了大部分的學生只能解決和平時練習相似的題目,只要題目稍微出現一些沒見過的數學要求,他們就會變得一籌莫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能只給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方面和做題技巧的練習,而應該把數學思想滲透到數學教學中來,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時,學生會形成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學生在基本掌握了數學性質之后,就需要對所學性質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從而加深理解。因此,學生在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把合適的數學思想引入到知識構建的過程中來加深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印象。在知識構建的過程中,教師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水平,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讓學生在以后學種遇到相似的問題時,可以快速地做出反應,并能正確解決。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正比例的含義時,教師通過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相互聯系和發展的觀點來分析問題,讓學生初步接觸函數思想。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在ppt上進行一道例題的展示,居委會張阿姨負責小區水費的收繳工作,下面是她統計的某單元6戶人家的用水情況:小明家用水量3噸,水費為9元。小趙家用水量為5噸,水費為18元。小李家用水量9噸,水費27元。小劉家用水量6噸,水費為18元。教師向學生展示單元用戶的用水表格,讓學生觀察用水量和水費之間的關聯。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會發現在每立方米水不變的情況下,用水量越多,要付的水費就越多,用水量和水費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函數思想,從而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學規律,總結數學規律。
復習作為數學學習的一個結束環節,對于所學數學知識形成系統,加深理解和鞏固有著一個重要的作用。數學學習過程中隨著數學思想的不斷滲透,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了解程度也越來越多。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會發現以前很多題型都可以用到數學方法來解決。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滲透一些不太常用的數學思想,來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靈活化,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學生可以快速地找到解題方法,并及時解決。
例如,教師在學生要進行期末考試之前,需要帶領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復習。雖然學生所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比較多,但是學生對于一些題型的掌握情況并不是特別的理想。因此,教師在復習時,要通過例題把相同數學思想進行歸一整理,方便學生進行復習掌握。
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除了要進行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性質的學習外,還要引導學生掌握一些數學思想方法。教師在引入新的數學知識時,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舊知識與所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關聯,從而把數學思想引入到課堂中來。教師在數學思想方法的引入時,要主動為學生提供線索讓學生先通過簡單的數學知識,了解相應的數學思想,懂得如何正確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利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從自己所熟悉的知識點出發,利用轉化的形式進行知識的擴展和學習。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比的化簡這一章節時,教師要先明確好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質,能夠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教師還要利用比的化簡來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滲透轉化的數學思維。教師在剛開始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分數和除法讓學生去探尋比與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系。根據在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以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乘以或者同時乘上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教師分別用除法、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兩個特性聯系比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掌握轉化的數學思想。[1-2]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鉆研數學教材,把數學思想方法合理地運用到日常課堂學習中來。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能只給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方面和做題技巧的練習,而應該把數學思想滲透到數學教學中來,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教師利用數學思想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思維體系,讓學生能夠快速地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滲透,對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也是培養學生快速分析問題和準確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