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艷
(安徽省利辛中學 安徽利辛 236700)
素質教育下,初中生的閱讀以及寫作能力,是初中語文課中要重點強化的兩個方面。多數初中生在讀寫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讀寫融合是課標提出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授課中,讀寫融合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初中生在讀寫方面缺少良好的習慣。因此,教師要注重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借助讀寫融合的設計和開展,幫助初中生實現全面提升,讓初中生形成更強的語文能力。
新課標實施后,讀寫融合成為語文課中的重點環節。但是,語文課的實際開展中,很多教師為了保證課程的進度,雖然將讀寫融合融入到語文課中,但是對初中生的指導方式不是非常合理,導致讀寫融合出現形式化的局面。[1]初中生雖然了解如何展開閱讀,但是很多初中生不會對文章語言的深層次內涵展開分析,在讀寫融合方面沒有得到合理指導,導致讀寫融合的優勢和價值沒有得到發揮。
初中生的語文素養以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讓學生對文章加強積累以及觀察的動態過程。很多初中生的閱讀積累是不夠的,閱讀量比較少,讀寫習慣不正確,素材積累有所不足,自身的理解能力有待提升,這不利于初中生的成長以及發展。讀寫融合需要初中生具備良好的讀寫習慣,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初中生的引導以及教育,促進初中生讀寫習慣的提升。在讀寫融合中,初中生就可以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
初中語文課中的讀寫融合,是知識積累的動態過程,也是模仿以及吸收的學習途徑。教師可以借助讀寫融合,實現對語文課的整合,讓讀和寫真正融合起來,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寫作積極性。在讀寫融合中,初中生進行觀察以及模仿,對文章中的情感內涵展開分析,與作者之間展開情感以及思想上的交流,這也是對初中生思維的一種拓展,讓初中生的文化視野更加廣闊。在讀寫融合中,教師要建立以讀促寫和以寫帶讀的模式[3]。初中生的智慧得到啟發,了解在閱讀中可以實現對情感的挖掘,然后形成寫作的習慣,從而讓初中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實現穩定發展。例如,《背影》重點敘述的是父愛,文章經過巧妙的情節設定,對父子的情感展開深入分析,并對父愛進行了深入刻畫。教師在指導初中生對文章展開感悟的時候可以發現,作者想要表達出一種對歷史以及時代的寫照,教師尊重初中生的自主性,促進初中生對文章展開分析,加強對作者情感的挖掘。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讓初中生在不斷閱讀中,尋找文章的深層寓意,讓初中生可以先讀后寫,借助對文章技巧以及修辭等方法的模仿,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讀寫融合下,教師要重視對初中生思維的訓練,提升初中生自身的想象力,鼓勵初中生探索文章的深層次內涵,并對文章展開適當的改寫以及擴寫,把握其中的主題內容,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方法。然后,教師再組織多讀多寫的訓練模式。例如,在《次北固山下》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初中生領悟作者的意圖,讓初中生將北固山的美景作為主要模板,經過對作品的改寫以及擴寫,表達出對自然的熱愛。教師結合語文課的內容,給初中生多布置一些創意寫作任務,讓初中生一邊積累一邊練習,提升初中生寫作的水平和能力。
初中語文課中的課文多數是非常經典的,有著深刻的含義。讀寫融合中,教師需要讓初中生對文章展開品讀和鑒賞,在閱讀中可以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然后給初中生表達的機會。初中生對作者的情感表達技巧以及寫作方法進行感悟,然后明白如何在寫作中表達出非常飽滿的情感,在其中注意詞句的推敲,讓初中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能力。例如,在《故鄉》的學習中,教師讓初中生對文章中的語言展開分析,體會作者在情節設計方面的一些技巧。其中,作者在文中設置了三個故鄉,一個是回憶中的故鄉,一個是現實故鄉,還有一個是理想的故鄉。那么,這種設計可以給初中生一定的啟發,讓初中生適當模仿,對作者的文字能力以及寫作功底進行借鑒。文章的品讀在讀寫融合中至關重要,閱讀是初中生對語言知識以及寫作素材的不斷積累的過程,其中各類的寫作技巧、方法以及情節設計等,都是需要初中生加強學習的。因此,教師要給初中生更多品讀文章的機會。
總之,初中語文課中開展讀寫融合,教師要把握讀寫融合的重點,讓初中生經過讀寫融合的教學,提升閱讀以及寫作的能力。在讀寫融合中,教師要注重以讀促寫和先讀后寫,幫助初中生加強積累以及感悟,在讀寫方面實現均衡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其未來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