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建
小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學生培養數學思維、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通過數學教學,學生需要了解數學、熟練使用數學知識、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課堂的環境,讓學生經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學理論研究指明,學習的動力是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調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思維能力。小學生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渴望去發現與探索,教師要把握好時機,通過各種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可在教學中布置一些任務與問題,鍛煉學生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講授平面圖形的表面積時,可以讓他們思考,直徑、邊長、寬相等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誰的面積更大,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形成數學思維。
小學生模仿力、好奇心都比較強,教師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還要引導他們自主研究、探索,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積極主動地學習并產生自己的思考。教師在教學時,容易在講某些內容時偏向講授概念,而講另一些內容時更側重于例題練習,忽略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對此,教師應把思維訓練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實際操作,運用觀察、實驗、比較等方法揭示概念與例題背后蘊含的思想。例如,講“基數”與“序數”時,不僅講解它們的概念,還要在概念之后舉一些常見的例子,加深學生的理解,示范基數與序數的區別,還可以創造情境讓學生理解“幾個”和“第幾”的區別,以此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判斷、推理的能力。
數學思想是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內容和本質的認識,并明確對知識的使用方法,它是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從某些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認識與證實提煉出的一些觀點,并在后續的學習中反復證實其正確性,是對終身學習數學的有效助力與保障,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知。這種理性的數學思想,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日后進行高難度的學習都有很大幫助,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隨地運用這種思維解決問題。
數學思想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化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都是解題的有效途徑。例如,進行分數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分蛋糕、分披薩的方式,采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對部分、整體、分子、分母的概念形成初步的了解。這樣可以將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直觀,學生也能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習變得更加容易。通過數形結合,學生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更加高效地開展學習。
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只是他們學習的一部分,現實生活才是積累經驗、培養正確三觀的主要場所,然而,現代小學生在學習上可能是學校里的佼佼者,但在日常生活中遇見問題就會束手無策,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使他們在生活中能夠運用數學思想處理難題。加強數學思想不單是思維活動,還蘊含了對情感素養的提升,在學習數學培養數學思想的過程中,要認識到人類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得探索性與創造性,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形成探索與創造精神,形成通過數學思想看待問題的習慣,全面提高數學文化素養。
數學活動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活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實踐,就可以使學生在學數學時,不再依靠死板記憶或是刷題的方法,能夠真正形成自己的思想,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