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紅娜
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得到了高度重視,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所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自身發展和社會要求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包括自主學習、邏輯思維、溝通交流、文化意識等,在有效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同時,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高初中階段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初中階段的學習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語文是初中階段的重點教學科目,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是非常必要的。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之前對語文的相關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這個階段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積累、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在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同時,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穩步提升[2]。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可在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能有效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綜合提升,也更利于初中階段語文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是被動學習,學習效率并不高。對此,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課堂的指導思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同時,促進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在《大自然的語言》這一文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現象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閱讀文章,結合文章所提到的影響物候現象的因素進行自主解讀,在有效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教材內知識的理解記憶。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很多對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的講解,現在被人們所熟知和應用的語言是在歷史長河之中不斷沉淀和積累下來的,其中包含了很多優秀的文化知識,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也是初中階段語文的重點教學內容[3]。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傳統的優秀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探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民族責任感,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這兩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背后的歷史知識和文化韻味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建筑背后的歷史文化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效促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如閱讀分享、寫作訓練、辯論賽、知識競賽等,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選擇固定的時間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在完成一個階段的教學任務之后,讓學生進行閱讀分享或者固定主題的寫作訓練,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熟練度。辯論賽和知識競賽的開展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這類活動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在活動中也能加深學生對所學重點知識的理解記憶,可有效促進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師應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開展各項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思維邏輯、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加強基礎訓練,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