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謙
陜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省工信廳認真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緊跟國家發展大思路,加快制定省政府重點專項規劃——《陜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依照該規劃,“十四五”期間陜西省制造業領域將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轉型,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促進陜西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努力將陜西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
據省工信廳規劃處處長彌繼榮介紹,《陜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制定的前期調研工作從2019年第四季度就開始了,歷時1年時間,到今年10月完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省工信廳結合全會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等方面,謀劃布局重點方向,制定《陜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
《陜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的主要思路為:把創新作為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制造業是創新的主戰場,創新是制造業升級的不竭動力,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陜西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創新生態體系,推動制造發展動力變革;把智能作為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已成為先進制造業發展突出特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全要素、全產業鏈的融合應用,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把綠色作為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遵循,綠色的制造業是可持續的制造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入推廣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模式,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制造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把改革作為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破除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的障礙,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破解制造業發展深層次矛盾;把開放作為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雙向開放,深化同國內外在產業、創新、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資源、兩個市場,提高制造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目前,《陜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初稿已完成,將廣泛征求業內專家、基層工作者的意見,不斷充實完善,最終成為指引“十四五”期間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