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波

會計行業想要更快實現發展就應該順應當下的經濟環境,在不斷實踐中找到適合的方式和方法,因為會計行業所服務的主體為經濟,所以無論如何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根據當下我國的經濟環境背景進行深入探究,關于如何發展領域特色也要結合當下的經濟趨勢,提出科學合理的方案才能快速推動會計行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會計發展與經濟環境之間的關系
1.我國會計發展歷史。①古代會計。在最早的原始時期,公社時代的“結繩記事”和“刻記記數”方法用來進行計算,統計漁獵數量和其他收支賬目,這就是最早時期的會計表現形式。奴隸制時代,西周時期專門設立的會計職位“司會”,不僅采用了類似憑證(當時的“官契”)和“三柱結算法”等專門的會計方法,而且在賬目管理上還有專門的敘事報告。戰國至秦漢時期的“編戶制度”,秦漢時期的御史監察制,再到后來宋代的“審計司”、“審計院”等。后來到了明清時期,我國商業有了一定的發展,會計的手賬也出現了細微的變化,也為今后會計行業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同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②近代會計。接借貸復式記賬的最早出現在十五世紀后半期,是由《數學大全》一書中提出的,為今后的會計行業打開了新世界。緊接著由于會計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們也迎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使會計行業也隨之突飛猛進。接下來就是全世界爆發的一戰,這讓英國的實力被其他國家大大削弱。美國大力推動經濟發展同時帶動了會計行業的發展,然而我國在辛亥革命時期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此時我國的經濟才逐漸步入正軌,同時會計行業也向現代化開始邁進。
③現代會計。二十世紀中期,現代會計行業逐漸被大眾接受,由于經濟發展和不斷進步,會計行業在專業水平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美國發明的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也隨之融入到會計行業當中。建國初期我國處于經濟恢復階段,會計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久而久之形成了我國會計行業的雛形。隨后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吸引了許多外資融入到中國市場,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有利影響,同時也使會計行業得到了不斷地完善與優化。我國在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在經濟上取得了質的飛躍。例如:不斷涌現許多上市、跨國集團和企業等。這對我國經濟市場的水平就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變化,會計行業也隨之提升了專業水平和專業領域要求。
2.會計與經濟環境之間的關系。會計的發展與經濟環境的變化與作用都是相互的,會計從本質上來講都是服務經濟主體的。經濟環境與會計發展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必須要及時調整自身適應能力,根據當下經濟形勢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會計屬于社會學科,它不單單受到社會環境影響相反還會對社會環境產生一定的作用。簡單來講,經濟環境離不開會計,會計的發展也離不開經濟環境。
二、經濟環境對會計發展的具體影響
1.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會計工作目標的影響。會計工作中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根據目標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和其他相關事宜的開展,然而會計目標一直處于經濟環境當中,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離不開經濟和社會環境,而且要根據不同的經濟環境對工作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適應。不同的經濟環境下會計個工作目標是不一樣的,因此在確定會計的工作目標時一定要結合當下實際情況,不同的經濟環境下會計工作目標會大不相同。
2.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會計計量屬性的影響。所謂“會計計量”就是指用貨幣或者其他單位對相關領域的經濟進行計量的過程,它的作用在于解決在統計過程中出現的數據不足等情況進行校對,計量屬性在會計行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在會計工作中起到很大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我們不容忽視。因為經濟計量種類復雜多樣,不同的計量屬性也會對信息數據統計產生不同的影響,簡單來講計量屬性會直接關系到企業以及個人的經濟利益。
3.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會計職能的影響。在經濟管理中會計的基本職能叫會計職能。基本分為兩個部分:監督與核算。但由于新的經濟環境不斷發展與變化,導致會計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內容等一直也在不斷改變;單一的基本職能已經不能夠滿足經濟環境下對會計行業的要求,一些順應經濟環境的新功能也相繼產生,逐漸成為新的會計職能。會計的職能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而進行不斷優化和改善也使會計行業在專業領域上得到了不斷提升。
4.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會計監督對象的影響。監督對象即指會計在工作中需要監督的對象和相關內容,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改變,會計反饋和監督的內容和對象也會隨之發生不斷變化,所以會計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加強自身專業水平,強化隨機應變和順應環境的能力。這樣才能在順應經濟環境的同時順利做到會計的本職工作,不會被傳統的觀念所禁錮。
三、新形勢下會計面對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應采取的相關對策
1.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模式。就目前我國會計行業領域來看,我國會計人才目前數量相對稀少,整體實力相對薄弱,專業素質和水平也有待提升,這一現象不利于我國會計發展。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要把會計行業重視起來,要在有限的時間和條件下不斷進行充實自己。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團隊的形式進行開展會計工作,以核心團隊為主向四周擴散,在招賢納士的同時一定要開展新型業務,不要默守陳規。同時要以經濟環境為基礎,實現多種形式的科學經營,這樣才會有利于會計多元化發展。
2.不斷培養綜合型人才。會計屬于技術工種,在經濟領域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技術工種的人才培養。為此,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從專業水平和技能的基本方向出發,實現全面發展。目前,由于互聯網的全面普及,人民的經濟水平也不斷提升,在這種環境下,傳統的會計職能(監督與核算)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與時代的需求,所以我們就要實現會計人員知識技能和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這樣才能順應社會經濟時代發展背景,才能讓會計人員更好更有效的發揮自身作用。傳統會計基本職能有兩部分組成,為了培養綜合型人才,我們要把重點放在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上,在專業基礎過關的前提下大力進行其他能力的培養。例如:應變能力、外交能力、英語及小語種能力等,讓會計身兼數職,做到全面型人才。
3.根據實際情況順應國際化進程。經濟全球化帶動了會計的發展,使得會計國際化的特點也越來越凸顯。從根本上講,這就要求我們會計人員要具有全球觀念和風險意識,不僅要精通自身業務還要熟悉掌握國外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隨著經濟的國際化發展趨勢還要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想要順應國際市場必須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才能順利開展會計工作。另外我國要根據當下經濟和時代背景,社會發展趨勢,不斷完善和優化我國會計體制,這樣才能為我國會計事業做出有力的貢獻,也為我國經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4.完善會計政策與相關制度。我國目前會計行業的現狀來看,重點就是缺乏中心體制。雖然我國在會計領域已經制定并且實行了許多相關法律,但在許多細節方面還不夠詳細和完善;因為經濟環境在不斷變化,導致許多條例與制度都在不斷更新和修改完善。而且在部分地區執行方面力度不夠,在執行過程中缺乏嚴謹性,更有甚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會計行業的管理不夠規范。這就需要我們更完善更合理的去進行指導并操作,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逐漸完善會計執行體系,監督部門必須做到事事嚴謹,毫不松懈的態度。最終才能真正做到制度完善且合理規范。
綜上所述,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今后的經濟市場也會面臨更多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會計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我國的經濟環境,為了加快會計的有效發展,我們必須要順應現代經濟的時代潮流趨勢,把會計人員國際化的目標提上日程,拋開傳統觀念并且要做到推陳出新;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為會計行業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大連半島晨報傳媒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