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莉
青年員工是公司發展的基石,是公司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加強青年員工人才培養,促進青年員工提高業務技能、綜合素質,適應公司輔助生產、后勤保障服務工作要求,增強公司發展不斷壯大的動力。貫徹企業人才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公司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青年職工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通過開展“導師帶徒”活動,加強對青年工作的指導幫助,帶動青年工作發新芽開新枝,展現新作為,提升公司青年員工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加速員工的快速成長,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一、活動意義
公司青年員工占比較大,多數為社會招聘,導致專業技能與現工作崗位存在異議,況且部分員工因工作需要,臨時調崗、轉崗,造成在工作崗位技能、業務操作方面有些不匹配,存在“本領恐慌”的現象。為提高青年員工的業務技能、綜合素質,增加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同感,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公司開展“導師帶徒”活動,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同時幫助徒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愛崗敬業的大局意識,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青年員工。
二、主要內容
導師帶徒工作方案分為建立導師人才庫,選拔符合條件導師選拔導師,簽訂協議,進行師徒結對。年底對師徒進行鑒定,對評定等次為“優秀”給予表彰。
三、導師帶徒的工作措施
1.明確培養對象及責任主體。導師帶徒工作堅持分層分類、科學培養原則。第一類:新招聘入職員工。第二類:各部門員工年齡在35歲以下,在生產、管理工作中表現優秀、具有崗位成長成才意愿和培養價值的員工,按照“結合實際、擇優培養”原則。
為了加強企業的青年員工培訓,在明確原則和科學分類的基礎上,還要對培養對象進行精確定位,在青年員工作為培訓對象的基礎上,將青年員工分為生產經營類、專業技能類、專業服務類三種內容,對培養對象進行精準化的分類,采用實用化的形式、精細化的內容和精準化的對象,使得整個培養過程變得更加精準,為豐富導師帶徒模式的內涵和提升導師帶徒的作用奠定基礎。
2.建立導師隊伍。這一環節主要是做好導師選聘,并以業務能手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導師的首選。公司人力資源建立導師庫,積極吸納在生產、經營、管理崗位上思想作風過硬、職業道德優良、專業水平突出的業務專家、管理人員或技術骨干擔任導師。導師人選應具備以下條件:①入司三年及以上,熟悉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具有能獨立完成所從事的崗位指定項目能力;②生產類導師從事崗位班組長及以上,已取初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三級以上職業資格,從事生產工作三年及以上;管理類導師主管層級及以上,已取得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三級以上職業資格,從事管理工作三年及以上;③獲得公司優秀員工稱號、受到公司及上級組織在業務技術方面的表彰。
3.明確師徒職責,完善培訓模式。協議履行期間,導師應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導師帶徒目標和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指導徒弟開展各項工作,按制定的計劃完成師徒培養任務,實現培養目標;按期完成對徒弟的授課、培訓。徒弟應按照導師培養要求,完成指定學習任務并做好學習記錄。師徒所在部門每季度對導師帶徒工作進行檢查,要求師傅為徒弟樹立榜樣明確目標,帶領徒弟為公司更好更快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能讓快速新進的員工成長起來,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讓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上一個臺階。
在制度上加大對其的保障力度,在導師帶徒中,既要確保培養對象精準化,又要著力實現師徒合作制度化,通過師徒合作,實現師徒共同進步和發展,并從制度上加大對其的保障力度,使得師徒合作在良好的制度支持下,更好地確保導師帶徒模式更好地實施,實現導師與青年職工的共同成長。
采用標準化的培養模式,確保所制定的培養策略得到規范化的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強化對其的高效管理,既要在人才培養實施內容和實施要求上加強標準化建設,對培養部門職責明確,對培養實施紀律進行完善,確定導師帶徒模式的人才培養方向和標準,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管理體系,形成適應企業發展所需的技術型和服務型的導師帶徒人才培養管理模式。
開展簽訂導師帶徒協議,并秉承師徒一家親的理念開展導師帶徒培訓。主要是按月制定培訓計劃,并在月底做好培訓內容的提煉、總結,從而形成當月的題庫,同時還要由督導管理組做好對其的檢查,尤其是對每月的理論和實操進行檢查指導,并總結其不足,加強對其的改進和優化。最后,以導師帶徒培養目標為引領,實施導師經驗分享座談會與學徒定期交流會等活動,對培養方案和培訓方法不斷優化,切實做好學徒的定期輔導。
4.加強過程考核。師徒協議簽訂后,導師須根據崗位需求,制定嚴密、詳實的帶徒計劃。每季度組織一次綜合檢查、測評,主要考核評價“導師帶徒”協議履行情況,徒弟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實際操作技能水平、思想和工作表現,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根據每季度“導師帶徒”考核細則,測評結果由師徒簽字確認;培訓期滿后匯總每季度綜合測評得分,取平均值作為本協議期“導師帶徒”得分。
但是在對徒弟的培訓和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時,考核中采取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考核成績與考試測評成績占總成績的一半,結合徒弟考核考評成績,評價和確定年度的最優師傅、合格師傅和不合格師傅,并兌現各種獎懲措施,按照配套的晉升機制,發揮激勵作用,秉承德才兼備、組織考核、群眾評議、競爭上崗的方式,讓導師帶徒制度的作用發揮出來。
5.師徒成果評估。協議期滿以后,公司團支部、工會及人力資源組織師徒所在部門、師徒本人,對本年度“導師帶徒”工作進行總結分析,檢測徒弟是否滿足出師條件,同時根據導師帶徒工作期間的過程資料和每季度測評成績,按照協議期滿綜合成績對師徒雙方在履行協議期間是否盡職盡責予以考核鑒定,考核鑒定結果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種。不能滿足徒弟出師條件的鑒定為“不合格”,剩余部分按照綜合測評總成績,前20%鑒定為“優秀”。鑒定為“不合格”的師徒,視為師徒不能勝任目前培訓目標,導師取消次一年度帶徒資格;并根據徒弟實際需要重新申報次一年度結對計劃、培養目標,重新制定培訓內容,延長徒弟培養周期。
6.激勵機制。對于考核結果為“優秀”的導師和徒弟,以及在協議期內參與省部級、集團級、行業協會組織的職業技能競賽、評先推優活動中獲獎的徒弟,均給予表彰,并在選拔任用、轉崗定級、培訓學習等方面予以傾斜激勵。
7.總結宣傳機制。公司應當及時總結“導師帶徒”活動工作的經驗做法和特色亮點,依托報刊、網站、微信等各類媒體廣泛開展宣傳。適時組織開展建功活動工作交流,促進借鑒提高,形成團建工作品牌。
四、結束語
開展“導師帶徒”活動本著“有利于指導、有利于培養、有利于工作”的原則,充分發揮人才效應,在公司中心工作中發現年輕人才、鍛煉青年人才、培養青年人才,按照“一對一”形式,雙向選擇配備師徒對子, 給青年“搭臺”,讓青年“唱戲”,扶青年“上馬”。將“導師帶徒”在形式上不斷延伸拓展,努力打造人才培養“階梯工程”,做好公司快速發展的“助力器”。公司將憑借“導師帶徒”這股“青風”,打造了一支“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不出事、會共事”的高素質的青年人才隊伍,為公司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作者單位:三峽基地發展有限公司白鶴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