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敏
一、緒論
1.研究背景。滴滴出行是國內網約車平臺的龍頭,但其因侵害乘客權益的惡性事件飽受爭議, 2018年相繼兩起滴滴順風車遇害事件,引起了群眾信任危機,在相關報道和聲明中,可以看出滴滴出行內部治理存在問題,內部治理是實現公司價值增值與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滴滴出行為例提出加強內部治理審計,幫助滴滴出行改善公司治理狀況。
2.研究意義。內部治理審計在我國發展不夠成熟,近幾年才開始意識到內部審計對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將其提升至公司治理的角度,進行內部治理審計,內部審計可以對公司治理有效性進行評價并提出整改意見,促進治理更加科學化。滴滴出行成立以來一直忙于擴大市場份額,組織機構不完善,公司治理也缺乏有效性,因此對其進行內部治理審計研究,以期對其他網約車平臺形成借鑒意義。
二、文獻綜述
從各個層面將治理審計分類,在治理層面公司治理審計分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相結合的治理審計,按照審計的主體,又分為內外部治理審計(李維安和程新生,2002)。對英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發展史上三個里程碑意義的報告進行分析,對我國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提出建議,推動內向型管理審計由強化控制向風險管理發展(王光遠和劉秋明,2003)。傳統內部審計定位于內部控制之下,隨著社會發展,現代企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關系,現代內部審計要上升至治理層次,并劃分為戰略管理審計和業務管理審計(張偉,2004)。現代化企業對公司治理要求加大,企業內部環境不斷變化,內部審計價值增值的目標與公司治理目標相同,內部審計整體發生變化,以風險為基礎的治理型內部審計開始出現(傅黎瑛,2006)。以委托代理理論對治理型審計提供理論支撐,公司治理和內部審計的本質都是促使委托代理雙方利益的最大化,是兩者的共同需求(孫立,2009)。從全球視角對治理審計進行研究,以組織治理為切入點,強調公司治理審計的重要性,從角色定位、管理層支撐和法規授權三個方面提出克服治理審計潛在問題的方法(2016,曾繁榮)。對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審計分析,從四個方面完善治理審計,以內部審計為出發點,向管理與戰略審計延伸;由經濟責任審計向管理責任、治理績效審計延伸;重視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保證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王相林,2019)。綜上所述,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網約車行業起步晚發展快,公司治理不完善,本文以滴滴出行為例,對其公司治理現狀與內部治理審計的構建進行分析與研究。
三、滴滴出行治理現狀
通過文獻資料和相關報道的查閱,對乘客安全息息相關的四個方面的治理現狀進行以下分析,幫助其完善相關的內部治理審計,改善公司治理狀況。
1.內部控制不完善。(1)控制環境。滴滴出行是一個年輕的公司,其成立后的重點一直是擴張、占據市場份額,忽視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這幾年滴滴出行治理不當的后果也開始形成反噬,引起了大眾和政府的信任危機。(2)控制活動。滴滴出行對司機的控制力度薄弱,事前對司機準入制度不嚴格,事中控制不力,事后輕視乘客反饋,不對司機采取實質性措施。(3)信息與溝通。外包的客服是一大弊端,擁有較少權限,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對緊急情況有加急按鈕,但據內部人員透露,每天加急比例要低于10%,否則會扣錢,樂清女孩遇害案中,客服沒有及時回復有效信息,導致錯過最佳時間。滴滴忽略客服的重要性,作為連接平臺與乘客的紐帶,客服可以收集乘客意見,借此加強對司機的監管,改善服務質量。(4)監督。滴滴的監督流于形式,監督部門幾乎沒有實質性作用,滴滴也沒有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對其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查,缺乏對日常運營活動與專項活動的監督。
2.戰略管理不當。順風車業務有盈利,為追求上市,提高估值緩解虧損,滴滴主打社交化吸引司乘人員,宣傳用語上打著情色擦邊球,給順風車車主很大的自主權,這樣注重社交忽視安全的戰略行為,埋下了安全隱患。滴滴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和資本收益,沒有結合實際對戰略的實施與結果進行分析反饋,程維、柳青在道歉信中提到,“滴滴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為核心的考核指標,組織和資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體系傾斜”。滴滴應注重戰略管理。
3.風險評估缺失。輕視客服的重要性,客服與平臺形成信息孤島,對不良司機的投訴,平臺不了解不作為,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行兇的動機,同時平臺也多次拒絕數據接入接受監管。滴滴存在不少無資質網約車,因此不肯提供詳盡的駕駛人員和運營車輛數據,導致交通執法部門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執法。
4.社會責任。滴滴并沒有實現“讓出行更美好”的承諾。為了盈利不在乎乘客感受,客服在乘客打出“救命”后,依舊無動于衷請示領導,只能說滴滴企業文化出了問題。滴滴的錯在于麻木滯后的客服系統,毫無底線的價值觀,對司機的寬松放縱,發生問題四處公關,而不是對問題徹底整改。
四、 滴滴整改建議
1.改善管理理念。首先管理層改善管理觀念,以身作則落實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將社會責任落實到行動上,改善公司治理,招賢納士引進管理人才完善組織體系,建立內部審計部門,重視風險評估采取相應措施。
2.完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礎,為保證公司實現發展戰略,組織機制發揮作用,內部控制必須貫穿公司治理的全過程。(1)加強控制活動。加強對司機的管控,對異常現象聯系司機或乘客進行核實,以乘客安全為重,認真聽取乘客意見,積極處理投訴。用大數據選取平臺內可靠的司機,對不合資質的司機取消其平臺資格,提升司機可靠度。 (2)建立信息溝通機制。改善客服系統聽取乘客意見,篩選出乘客反饋多的幾項,列為司機考核指標。加大客服權限。完善信息傳遞機制,優化信息處理流程,分配好部門職能,不要越職處理造成信息混亂。(3)強化監督。滴滴發布系列整改措施,但落實情況有待考察,滴滴要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對平臺的戰略管理、內部控制等情況進行實時監督,站在提供服務與咨詢的角度將各部門運營情況向最高管理層上報,幫助平臺政策落實,改善公司治理狀況。
3.重視戰略管理。企業應在充分調研、科學分析、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發展戰略。戰略管理是個動態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要收集相關信息,對偏離發展的戰略及時報告。
4.完善風險管理。管理層重視風險評估工作,并且加強企業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發現與收集平臺運營中的風險,選擇合適的風險管理工具,進行資源配置降低或解決公司風險,設立安全預警線,及時追蹤到達危險邊界的風險,從上到下建立風險管理意識。
五、內部治理審計構建
內部審計參與公司治理具有獨特優勢,首先內部審計人員是公司員工,了解公司治理情況,相對于外部審計更能發現公司治理的不足,方便與公司各部門進行溝通,其次內部審計人員是公司一份子,與公司利益相關,對促進公司發展有更強的責任感,最后內部審計是公司內部控制的一部分。
1.內部治理審計原則構建。獨立性、客觀性、權威性是審計執行的三大原則 ,向誰報告決定了內部審計的作用,只向財務部門報告則其獨立性與權威性較低,沒有上升至公司治理的范疇,內部審計要想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要向治理層報告,這樣高度保障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建全審計機制,提高審計人員專業能力,確定審計人員管理制度,對審計人員的要求、權利、義務等都詳細注明,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審計人員的積極性。
2.明確內部治理審計的目標。內部治理審計的目標與公司治理目標相一致,即增加企業價值,完善公司治理。這一目標的提出,提高了內部審計在公司的地位,將內部審計提升至公司治理層面,從內部對公司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審查,幫助公司實現戰略發展。
3.擴寬內部治理審計的范圍。在現有內部審計的基礎上擴寬內部審計的范圍,向戰略審計、管理責任審計、治理績效審計等方面發展,夯實公司治理內容,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提升報告關系,發揮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優勢作用。
六、結論
對滴滴出行治理狀況進行研究,得出滴滴出行內部治理混亂,對公司運營與大眾權益造成了損害,滴滴要想實現公司良好發展最重要的是保障乘客權益,網約車行業是個年輕的行業,無論是內部發展還是國家法規方面都缺少規章制度,造成網約車亂象叢生。本文對滴滴出行的公司治理提出建議,將內部審計提升至公司治理的角度,希望能為其他網約車平臺提供借鑒,完善公司治理問題,真正給乘客帶來安全出行。
(作者單位:山東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