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悅

受埃塞俄比亞提格雷州持續動亂影響,許多埃塞民眾流離失所。圖為2020年11月15日,一些埃塞民眾越過邊境進入蘇丹避亂。
11月4日,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宣布聯邦政府軍開始對在北部地區提格雷州執政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簡稱“提人陣”)的武裝部隊發動軍事進攻,引發廣泛關注。多方隨即呼吁盡快實現停火,但本次沖突爆發源自長期積怨,矛盾短期內恐怕難以調和。
在11月4日的聲明中,總理阿比稱“提人陣”武裝公然藐視中央權威,進攻政府軍北方司令部,搶奪軍事裝備,已經“越過了最后紅線”,迫使政府軍“執行拯救國家和地區的使命”。截至11月中旬,雙方已在提州邊境地區爆發激戰,造成數百人傷亡。政府軍每日出動空軍對提格雷州首府默克萊進行轟炸。埃塞聯邦政府還宣布該州進入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中斷了其電力供應、電話及網絡聯接。“提人陣”則宣布關閉空域,限制道路通行,聲稱“有能力保衛自己”,并表示將對政府軍實施“大規模報復”,還呼吁埃塞俄比亞軍隊將領和軍隊“拒絕獨裁統治”,對總理阿比發動兵變。
沖突爆發后,聯合國、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和非洲聯盟等多個國際組織以及多國領導人均呼吁停火,非盟領導人也多次致電阿比請求出面調和,但遭到拒絕。阿比政府發言人表示,“埃塞俄比亞是一個主權國家,將從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出發做出決定”。
聯邦政府與“提人陣”沖突的爆發,是埃塞國內矛盾長期發酵的結果。埃塞俄比亞是多民族聯邦制國家,人口最多的兩個民族分別是占總人口35%和28%的奧羅莫人與阿姆哈拉人。居住在該國北部的提格雷人僅占埃塞全國約1億總人口的6%左右。“提人陣”曾于1991年率領軍隊推翻前總統門格斯圖的獨裁統治,之后以本黨為核心,團結各大民族政黨建立了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革陣)。“提人陣”通過埃革陣實際上長期掌控中央政權。在埃革陣執政時期,埃塞俄比亞保持了長期穩定和經濟高速發展。但與此同時,該國長期存在的社會矛盾也不斷發酵。由于經濟發展成果分配不均引發了尖銳民族矛盾,“小族統治大族”的結構也引發國內多方不滿。2016年起,埃塞陷入民族沖突與社會動蕩,推動埃革陣內權力洗牌。
出身奧羅莫族的阿比于2018年出任總理,并在2019年底成立新執政黨“繁榮黨”,把“提人陣”排除在外。此后,阿比大量解任政府內和軍隊內的“提人陣”干部與人員,兩黨矛盾不斷加劇。阿比還與被“提人陣”視為“宿敵”的埃塞鄰國厄立特里亞交好,與厄特總統伊薩亞斯頻繁互訪,這就更加劇了“提人陣”對政府的不信任。今年6月,當聯邦政府以疫情為由推遲選舉時,“提人陣”堅決反對,批評阿比“違憲延長任期”,來自提格雷州的上議院議長辭職以示抗議。“提人陣”不顧聯邦政府反對,于9月自行舉行地區選舉。作為報復,聯邦政府暫停對提格雷州的預算補貼,并暫停與提格雷州行政機構的一切形式關系。雙方均視對方為“非法政權”,要求對方退位讓權,矛盾已經公開化。11月3日,聯邦議會提議將“提人陣”定為“恐怖組織”,并開始在提格雷州南部邊境集結軍隊。“提人陣”也頻放狠話,厲兵秣馬。最終,“提人陣”攻陷政府軍北方司令部,引爆了沖突。
由于“提人陣”武裝具有一定軍事實力,聯邦政府短時間內或難以攻下提格雷州,戰事恐將轉向長期對峙。盡管提格雷州人口在埃塞總人口中占比較少,但“提人陣”武裝是1991年推翻前軍政權的主力軍,且曾經受1998~2000年埃塞與厄立特里亞邊境戰爭的歷練,戰斗力較強。“國際危機組織”報告稱,“提人陣”武裝人數達25萬,且控制埃塞半數機械化裝備,足以與政府軍分庭抗禮。“提人陣”在東非地區擁有廣泛的政治影響力,與周邊地區政黨和軍事勢力保持著良好關系。提格雷州經濟基礎較好,得益于埃革陣當政時期的長期投入,提格雷州的交通和通訊設施狀況在埃塞名列前茅。提格雷人在海外分布較多,能提供數量相當可觀的僑匯。衛報評論稱,“鑒于提格雷州相對強大的政治、經濟、安全地位,這場沖突很可能會曠日持久”。
埃塞政府與“提人陣”的沖突存在很高外溢風險。阿比執政后,埃塞動亂局面進一步延續,他推動的經濟私有化改革和政治“包容性改革”反而使政府威信與領導力弱化,社會思想出現混亂,國內民族矛盾公開化。奧羅莫族、索馬里族、南方州都出現了反中央政府的分離力量。“提人陣”可能會與其他地區反對派聯合,導致聯邦政府與地方關系進一步失和失序。有學者評論稱,與提州開戰將被證明是“阿比政治生涯中最嚴重的戰略錯誤”,或將使埃塞面臨“南斯拉夫式的分裂危機”。與此同時,埃塞俄比亞作為非盟總部所在地,是非洲“政治心臟”,被稱為“非洲穩定之錨”,在非洲的政治與安全影響力舉足輕重。埃塞在南北蘇丹問題協調、索馬里反恐及維和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若戰事持續惡化,埃塞將無暇顧及地區安全問題,其安全及軍事力量將向國內收縮,或造成東非“安全真空”,使地區動蕩局勢加劇。
近年來,埃塞國內形勢的動蕩已造成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戰事無疑使局勢進一步惡化,其與糧食問題、蝗災和疫情等問題疊加,將造成嚴重人道主義危機和難民問題。聯合國表示,隨著埃塞俄比亞提格雷州沖突不斷升級,該地區有約900萬名民眾面臨流離失所的危險,且該州的緊急狀態阻礙了食品和其他援助的送達。沖突爆發前,提格雷州已有約60萬人依靠糧食援助生存,另有100萬人依靠其他形式的援助,但目前這些援助都被迫中斷。
埃塞俄比亞是中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和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合作國家。在“提人陣”統領埃革陣執掌中央政權時期,埃塞長期奉行對華友好政策,中國與埃塞建立了緊密的友好合作關系。中國的企業項目及人員幾乎遍及埃塞全國。若戰事持續蔓延,中國的海外利益將面臨重大安全風險。僅在提格雷州,就有數家中國企業參與默克萊工業園、公路等7個項目建設。因為沖突造成的道路封鎖和空域關閉也致使500多名中方人員被困當地。
截至發稿前,提格雷州州長已呼吁停火,致信非盟輪值主席要求干預,表示“政治分歧不能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立場出現軟化趨向。作為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阿比雖然平息了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的沖突,卻遭受到了“發起內戰”的批評,也面臨著巨大政治壓力。隨著美國大選落下帷幕,國際社會對埃塞沖突的關注力度加大。如果埃塞沖突各方能夠早日回到談判桌上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對久經動蕩的地區人民來說無疑也將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