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偉 夏志翔
(大連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 大連 116622)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青少年的成長方式。在各門各科的教育教學中,唯獨體育教學有著其特殊性,因其實踐性、運動性、空間開放性、對抗性等被學生們深深喜愛,又因其有一定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巧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中小學體育課堂是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體能與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路徑。本文擬通過對綿陽市中學體育課開展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找出目前綿陽市中學體育課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本文隨機抽取以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開元中學、南山中學實驗中學、游仙中學四所學校的師生為研究對象,以這四所學校體育課開展情況為研究內容。
(1)文獻資料法。
以“體育課、中學、現狀”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龍源數據庫以及圖書館中查閱與本文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的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和依據。查閱綿陽市各個中學的校園報刊、課外體育活動雜志、教師日志以及利用網絡查閱綿陽市中學體育開展的大體情況等,根據這些資料設計相關問卷調查,為論文的基礎研究提供依據。
(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內容設計出 《綿陽市中學體育開展情況問卷調查表》,問卷調查的主要群體分別來自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開元中學、南山中學實驗中學、游仙中學四所中學共200名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174份,收回率87%,其中有效問卷147份,有效率84.5%。
(3)訪談法。
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對調查學校的個別體育老師進行了訪談,為本文的完成獲得了第一手資料。
(4)數理統計法。
通過計算機軟件EXCEL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與分析,為本文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在對“綿陽市中學每周上幾節體育課?”的調查統計中發現(詳見表1):選擇每周上2節體育課的人數有8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5.8%;選擇每周上1節體育課的人數有4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30.6%;選擇每周上3節及以上體育課的人數有20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3.6%。國家教育部規定中學1周應該上3節體育課,顯然大部分學校沒有達到1周3節體育課的要求。在對“你希望每周上體育課的節數?”的調查統計中可以看出(詳見表2):希望每周上3-4節體育課的人數有89人,占調查總比例的60.5%;希望每周上1-2節體育課的人數有2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4.3%,選擇每周上4節以上的有20人,占調查人數13.6%,而希望每周上0節體育課的人數有17人,占調查人數的11.6%。

表1 綿陽市中學每周上體育課節數統計表(N=147)

表2 學生希望每周上體育課的節數統計表(N=147)
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等文件要求,所有學校都開設了體育課,但是部分學校開設體育課的節數還不夠;在表1和表2的對比中能夠分析出,學校所開設的體育課節數和大多數學生所期望的不一致。

表3 綿陽市中學體育課被占用或挪用過情況統計表(N=147)
通過表3可以看出:在對綿陽市中學“體育課是否被占用或挪用過?”的調查統計中,選擇從未挪用過或被占用過的人數有40人,占調查總數的27.2%;認為有時會被挪用過或被占用過的人數有70人,占調查總數的47.6%;認為經常被挪用過或被占用過的人數有37人,占調查總數的25.2%;通過以上分析,綿陽市中學體育課被占用或被挪用的情況比較嚴重,中學生在目前強大的學習壓力,升學率等情況,很多學校對挪用或占用體育課的情況表示理解,但這種現象卻忽視了學生綜合身體素質的提升,忽略了學生“健康第一”的理念。
在對綿陽市中學生“你是否喜歡上體育課”的調查中發現:選擇喜歡上體育課的學生有130人,占調查總數的88.4%,選擇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有17人,占調查總數的11.6%。被調查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喜歡體育課的,但也有少部分的人并不喜歡上體育課。
通過表4,在對綿陽市中學生關于“你喜歡上體育課的理由”的調查統計中發現:選擇促進自己身體健康、增強體質的有11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5.4%,占第二位;認為可以學到某些運動技能的有7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4.6%,占第四位;認為可以鍛煉意志、增強自信心的有97人,占74.6%,位居第三;認為體育課使我有表現自我機會的有45人,占調查人數的34.6%,排在第五位;選擇體育課很自由,可以隨便玩的有11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8.5%,卻位居第一。很多學生認為體育課是一堂自由且可以隨便玩耍的課堂,這是一個對體育課堂認識不足的觀念,需要轉變對體育課的理解。

表4 綿陽市中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理由統計表(可多選N=130)
通過表5,在對綿陽市中學生關于“你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理由”的調查統計中發現:認為上體育課太累人的有17人,占100%;認為體育課教學內容單一、重復、枯燥的有17人,占100%;認為不喜歡體育老師的有12人,占70.6%;選擇學業負擔重,上體育課浪費時間的有13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6.5%。對于不樂意上體育課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由于身體素質太差,所以上起體育課來比較費勁,這類學生越不想上體育課,他們的身體素質就會越差;體育運動可以幫助青少年消除大腦疲勞、保持輕松狀態,對于學業負擔重的學生來說,他們越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他們的大腦將會始終處于疲勞狀態,進而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大打折扣。

表5 綿陽市中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理由統計表(可多選N=17)
綜上,絕大部分中學生喜歡上體育課,但也存在小部分中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在學生集體中普遍存在著對體育課堂理解有誤,沒有意識到體育課對健康和終生體育的形成所具有的意義。

表6 綿陽市中學生體育課上課內容調查統計表(可多選N=147)
通過表6可以看出,在對 “綿陽市中學生體育課上課主要內容”的調查統計中發現:體育課內容有多到少依次為足球、籃球、排球、田徑、羽毛球、體育游戲、乒乓球、武術、健美操、體育舞蹈、游泳、網球、跆拳道,而輪滑和知識講座是沒有的。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綿陽市中學體育課所涉及的主要內容排在前三位的是三大球類運動,這與學生喜歡對抗、競爭、團結協作息息相關,也可以看出綿陽市中學體育課的內容相對豐富,但是對體育與健康知識講座的內容涉及為0。我國學校體育旨在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夯實基礎,幫助學生建立體育核心素養,其主要包括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能夠掌握好1-2項體育技能,能夠建立健康體育意識、體育精神與體育價值觀念等等。希望在體育課的開設上能為學生補充這樣的內容,以便于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統一,更利于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通過對綿陽市體育課開展現狀調查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根據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部分學校開設體育課的節數還不夠;體育課實際開設的情況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由于升學壓力,綿陽市中學體育課被占用或被挪用的情況比較嚴重;少部分中學生并不喜歡上體育課,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認識還不到位;綿陽市中學體育課教學缺乏體育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綿陽市中學生對于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滿意度還不夠高,希望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更貼近與學生的實際需要。
(1)在課程開設上,盡量滿足學生對于體育課的需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相關文件要求,每天鍛煉一小時,確保學生“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綜合提升總學生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豐富學生課余體育文化生活,抑制占用或挪用體育課的情況發生。
(2)轉變體育教學策略,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
對于目前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較常見,體育教師要轉變教學策略,吸引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滿足學生運動的需要。教師在體育課堂上應做到因材施教,應該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感受。
(3)保證教學質量,杜絕課中絕對自由。
體育課要以運動技術的傳授與學練為主旨,沒有這便既不是體育也不是課程,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正式課程,并不是沒有知識含量的游戲玩耍。杜絕體育課放羊的情況,能夠讓學生在體育課中體會到主體性的存在,能夠在體育課中學到對自身有用的知識與技能,確立體育課是一堂課的觀念。
(4)提高體育與健康知識講座比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一定數量的實踐課必須要配備一定數量的理論課,提升學生對于體育與健康知識的需要,讓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