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轉型期我國高校圖書館智慧空間再造研究*

2020-01-09 05:48:58
圖書館 2020年12期
關鍵詞:圖書館資源用戶

周 萍 陳 雅

(1.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圖書館 南京 210023;2.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南京 210023)

2015年底,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1],指出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培養人才與開展科學研究的學術性機構,是校園文化與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基地。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應該與學校的發展相適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高等學校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傳統的思維觀念、建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高校的發展,圖書館作為高校教學、科研的支撐性機構因高校的“變革”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館藏資源由紙質圖書逐漸過渡到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并存,館舍空間由傳統的借還閱覽室過渡到各種空間并存,館員也由輔助人員到各學科交叉的專業館員與輔助人員并存。數字時代,“轉型與變革”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最鮮明的時代特征。

在轉型與變革的浪潮中,圖書館服務不再是簡單的借閱與參考咨詢,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概念被屢次提及,要求圖書館的館舍提供能思考、創新與交流的智慧空間[2],增強用戶與圖書館的情感交流,使圖書館的資源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我國高校圖書館是伴隨著高校的發展而誕生的,其中大部分館舍空間狹小陳舊,已經不能滿足網絡時代信息化教學科研的需求,高校圖書館在社會信息化的大環境下迫切需要進行空間再造。

1 轉型期與轉型期的高校圖書館

1.1 轉型期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2006年,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的一項研究顯示,89%的大學生使用搜索引擎而不是圖書館提供的查詢工具開展信息檢索,其中92%對搜尋的結果表示滿意[3];2008年,英國的“谷歌一代”調研項目再次證實了大學生傾向于自己通過網絡查找和獲取信息,而不是尋求圖書館員的幫助[4],歷經十幾年,交流與共享變得更加容易,高校圖書館需及時調整被動接受用戶信息檢索需求的服務模式,主動提供即時的信息服務?;ヂ摼W的普及沖擊了高校圖書館的發展,高校圖書館必須以新思想、新理論、新空間、新政策進行徹底轉型,強化圖書館的功能,明確轉型的發展方向。

環境、空間、資源、服務是轉型期高校圖書館變革的四個主要方向[5]。在環境維度,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將圖書館的發展理念向更加開放、與社會更加融合的方向轉變,與社會環境的發展相契合,建立共享型、泛在化的圖書館;在空間維度,高校圖書館要將空間當成資源進行建設,實行“空間即服務”的理念[6],在現有空間的基礎上開發出創客空間、學習共享空間等個性化空間,滿足高校師生新的信息交流需求;在資源維度,高校圖書館要平衡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之間的關系,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履行現代圖書館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社會職能;在服務維度,高校圖書館將開展深層次的信息推送,為師生提供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服務、一站式信息發現服務、嵌入式教學服務等新型服務形式。環境、空間、資源和服務在高校圖書館轉型中缺一不可,環境是轉型的促進條件,空間是轉型的基礎,資源是轉型的必備要素,服務是轉型的目的,各個維度之間需要相互配合,逐步消除圖書館轉型中的不確定因素,同時賦予高校圖書館新的使命和任務,在轉型過程中不斷延伸和拓展圖書館服務范圍。

1.2 圖書館轉型期的內涵與特征

“轉型期”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圖書館所處的社會環境變化,如信息技術的沖擊、新時代文化的發展、用戶閱讀方式的改變等,人們的交流向數字化、即時性、便捷化轉變,這種轉型不僅涉及到圖書館領域,是整個社會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發展中產生的變革;二是圖書館從傳統圖書館、復合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的轉型,圖書館從業者與研究者在歷史發展中一直保持著居安思危的思維模式[7],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改變甚至顛覆圖書館的形態,圖書館的發展史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轉型是機遇也是挑戰,圖書館是全球化的信息服務行業,互聯網改變了資源共享的方式,圖書館的管理理念、工作模式、資源建設等均發生了深刻變革,在轉型中不斷調整圖書館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確定新時代圖書館轉型的策略,是圖書館界一直關注的問題。

轉型期的高校圖書館最顯著的特征是社會服務功能的加強,高校圖書館不再是僅面向高等學校的服務機構,其社會職能在新的發展時期凸顯。2019年,南京大學圖書館作為江蘇省首批試點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支付寶領取借書證享受圖書借還服務[8],高校圖書館的開放共享有助于構建全民學習的社會氛圍,讓文獻資源在區域內流動共享,但是開放共享的同時,也引起了師生對保證校內教學科研正常有序運行的質疑。轉型期的另一個特征就是在探索中前行,用戶的建議、社會的需求等都是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的推動力,圖書館需要集思廣益,凝聚多方力量,避免孤島式的發展。此外,轉型期也是風險期,圖書館轉型的風險、運行的風險、用戶流失的風險等都是潛在威脅。轉型期,紙質圖書的利用率逐年下降,作為收藏紙質圖書的實體圖書館的生存價值被重新探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圖書館情報學家蘭卡斯特在其著作《走向無紙情報系統》和《電子時代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員》中預測實體圖書館消亡的內容被重提[9],圖書館轉型面臨著重大考驗,是生存與消亡的的抉擇。技術、經濟、人才都是圖書館轉型的內驅力,轉型期的圖書館要抓住這三個驅動要素,進行業務重組和風險控制,平衡應對信息化浪潮的沖擊。

2 轉型期高校圖書館“藏”“用”空間功能博弈

高校圖書館是以“物理空間+機構+平臺”三位一體的形式存在,實體上的物理空間是有限的,但是用戶的信息需求是動態的,目前興起的創客空間、信息共享空間、閱讀空間等新型空間都是需要客觀存在的場所,因此為了使空間布局更加符合用戶需求,需要對整個空間進行重新設計與規劃,在空間資源的重新布局上,是圖書館“藏”與“用”空間功能的博弈。“收藏”空間即圖書館信息存取空間,高校圖書館要有足夠空間發展基礎業務,如圖書借還、報刊閱覽等,借閱區必不可少;用戶可以充分利用公共活動區域的空間開展信息交流、共享以及創新,可以稱之為信息行為空間[10]。在高校圖書館總空間有限的條件下,“藏”與“用”的空間是動態變化的,如一些高校圖書館徹底取消了報刊閱覽室,將其改為信息共享空間,還有一些高校圖書館改造電子閱覽室,將其作為借閱空間。空間的博弈實際上是各高校圖書館為滿足大部分用戶需求、館藏資源形式的不斷變化對空間再造的驅動以及針對空間開發和改造策略各維度之間關系進行的選擇,圖書館的政策和最終空間布局是空間博弈的展現形式。

2.1 用戶對空間再造的驅動

第一代圖書館是以藏書為中心的,第二代圖書館走向了半開架甚至是90%開架,2011年國際圖聯提出了圖書館大轉型,將第三代圖書館的特征概括為超越圖書、超越圖書館,以實現知識交流為主體[11]。圖書館的每一次轉型實際上是“人”在圖書館服務中地位的提升,是用戶對圖書館需求的變化,促使圖書館及時調整發展方向,而空間建設是圖書館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代、第二代圖書館是“藏書”與“用戶”之間的博弈[12],第一代圖書館的空間設計以更好地收藏圖書為理念,圖書館的重心在收藏,用戶對圖書館的需求也是基于其所收藏的文獻;第二代圖書館實行了開架,但是用戶在開架的過程中對文獻的能動作用是比較弱的,圖書館在空間建設中考慮了用戶的使用需求。第三代圖書館將發展的重心轉移到交流和分享信息中來,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的交流通過共享空間得以實現。

高校圖書館相較于公共圖書館,信息的“存取”比“擁有”更加重要,很多高校圖書館沒有收藏古籍等特殊文獻,文獻的保存職能相對弱化,因此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可行性較高,能夠對已有空間進行改造以滿足用戶需求。高校圖書館的用戶群體相對單一,主要是本科生、研究生、研究人員、教師以及學校的管理人員,前四類用戶是影響高校圖書館決策和活動的決定性因素。高校圖書館用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從文獻資源到數字資源和紙質資源并重,從被動接受文獻信息到要求圖書館主動提供服務,從對文獻的需求擴展到對空間的需求,高校圖書館的用戶需求一直是動態變化的,用戶已經不滿足于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用戶更加在意個人空間所屬性、隱私性,對圖書館空間設計也有新的要求。

2.2 資源對空間再造的驅動

高校圖書館館藏體系建設的目標是依據學校的總體目標和學科設置,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科研需求,配備和優化教學科研過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資源,隨著高校的不斷發展,高校圖書館的館藏也越來越豐富,館藏空間有限且短缺,但資源對空間的需求是持續不斷的。自2000年以來,我國的圖書館資源建設已經實現了以數字資源為主[13],高校圖書館購買的中國知網、超星數字圖書館等數字資源能夠在線滿足師生教學科研需求,但是紙質期刊、圖書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要求,高校圖書館生均藏書量至少80冊,生均年進書量至少3冊[14],這些圖書數量是以紙質圖書和期刊合訂本為主要計算依據,紙質資源的建設必不可少,紙質圖書的空間需求在空間再造的過程中需要詳細設計和規劃。

創新空間、文化空間、體驗空間等是高校圖書館新形式的空間展現,但是在高校圖書館實體空間占比中仍是少數,文獻資源占據了實體空間的大部分,盡管新型空間受到了媒體的廣泛宣傳并引發了部分學生的興趣,但多數學生使用圖書館空間趨向于自帶設備尋求個人安靜的學習場所。圖書館的基本職能是信息資源保障,圖書館空間再造需要充分考慮資源的空間占比,不能為了追求空間創新壓縮實體資源。高?!半p一流”建設使得圖書館資源建設重心向學科服務轉變,資源的結構優化、利用效益等都是圖書館資源建設需要關注的[15],資源建設的新需求驅動高校圖書館的空間再造,而空間作為新的資源也逐漸受到重視,實現資源在空間中被合理使用,空間作為資源被有效開發的目標。

2.3 轉型期圖書館空間作為知識體驗場所的再現

轉型期高校圖書館空間作為知識體驗場所的再現,場所的精神價值在空間再造中展現?!皥鏊瘛钡母拍钤醋杂诠帕_馬,根據羅馬人的信仰,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其靈魂,這種靈魂賦予人和場所生命,決定了空間的特性與本質[16]。圖書館空間是一個開放的知識集合場所,其外顯的中介性的特征和蘊含的人文思想匯聚成了圖書館空間的場所精神,空間價值發揮的場所精神將知識體驗融會其中。隨著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用戶可以利用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滿足其信息需求,圖書館作為物理場所的功能被弱化,到館率、借閱率等指標在下降,但是圖書館的場所精神與文化塑造從未消退,作為知識體驗場所的圖書館空間需求并未減弱[17]。轉型期高校圖書館在空間存在形式上有了創新,空間承載的內容從紙質資源到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并存,圖書館作為現實存在的場所不僅是房子、書庫等建筑實體,更是文化的反映、社群精神的空間展現,是精神和文化的積淀。圖書館空間具有開放性和發展性,場所精神包括了人、空間、活動三個要素,在這三個要素的作用下,人與人、人與書之間產生了互動,文化理念、文化創新在互動中傳遞,圖書館空間的歸屬感和人文價值得以延續。轉型期高校圖書館“藏”“用”空間功能博弈,不僅是用戶、資源、空間的博弈,也是現實場所與場所精神之間的博弈,是知識體驗與知識獲得的博弈。轉型期高校圖書館空間改造迫在眉睫,但是改造空間的建設經費是有限的,有的高校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利用假期時間進行部分改造,經過幾年時間實現空間功能的轉型,而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舍棄舊館另建新館,打造全新的圖書館實體和環境,不管何種方式的圖書館改造都是為了最大化實現圖書館的空間價值,給予用戶知識體驗。高校圖書館物理空間的建設是有限的,但是對圖書館空間場所精神氛圍的構建是長期的過程,作為文化象征、知識集合的圖書館一旦失去了精神層面的塑造,圖書館的“磁場吸引力”將大大降低。轉型期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再造需要充分體現場所精神,體現人文關懷,注重知識體驗,激發圖書館的場所潛能。

3 高校圖書館知識共享空間轉型解構

在我國,吳建中最早引入“信息共享空間”的概念[18],要求發掘圖書館作為空間場所的價值,浙江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在圖書館“第三空間”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三文化空間”[19],段小虎論證了“第三空間”與圖書館空間的關系,對圖書館“空間轉向”進行了重構[20],圖書館空間的研究是圖書館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轉型、閱讀轉型、技術轉型等外部環境變化驅動著圖書館的空間轉型。高校圖書館空間由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兩個場所共同構成,創新空間是將傳統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結合用以增強用戶體驗的新型空間。新時代圖書館的知識創造、傳播和利用從信息時代向數據時代轉變,圖書館場所空間的建設重心、服務中心也相應轉型,空間的布局設計、場所精神的打造、創新的空間理念隨之發生變化,圖書館大空間中所包含的信息服務、館藏建設、知識發現等被重新定義。

3.1 實體空間:從資源建設到用戶服務

圖書館實體空間是圖書館建筑所包含的空間和建筑外殼共同構成的物理實體,是物質化的信息資源存儲空間[21]。實體空間是與虛擬空間相對的概念,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實體空間再造主要是圍繞藏書和閱覽空間進行重新設計。圖書館的變革伴隨著空間改造,藏書樓時期的空間是封閉的,自1902年徐樹蘭建立的古越藏書樓具備了近代圖書館的雛形,真正對公眾開放,圖書館空間才有了場所感。隨后,圖書館空間經歷了半開架到全開架到自主大開間的轉變,圖書館在空間上的功能由重藏輕用到藏用并重,現代意義上的高校圖書館收藏功能已不是最主要的,師生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是高校圖書館要實現的首要目標?,F代圖書館不僅是藏書的物理空間,還是傳播知識和文化的場所,是社會化的組織機構。雖然館藏體系依然是高校和高校圖書館評估的重要指標,但是高校圖書館實體空間的建設重心已經從資源向用戶進行轉變,從書本位向人本位轉移,這是現代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的本質區別?!耙责^為中心、以館藏為中心”[22]的空間建設思維模式和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推動圖書館知識內容的開放獲取,要建設以人為本的創新空間服務機制。高校圖書館建筑主體修繕是目前最主流的空間再造方式,以實現圖書館室內使用面積的增加和利用功能的拓展,在空間造型上體現文化意蘊,如文化創意產品的布置等,對桌椅等內部設施的顏色搭配要和諧,給用戶舒適的體驗環境。傳統的圖書館空間注重“擁有”文獻,對實體空間的需求很大,現代圖書館借助于網絡、文獻傳遞等資源共享手段,節約了資源存儲空間,用戶的可利用空間增大。相較于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對空間有更加強烈的開放意識,用戶傾向于大開間、靈活的隔斷方式。南京大學杜廈圖書館就采用了開放的模式,用戶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各種空間,而不拘泥于單個閱覽室,空間設計充分考慮了用戶的舒適度。實體空間再造是高校圖書館最顯著的改變方式,通過建筑框架和服務形態的變更,滿足用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融入空間環境中。

3.2 虛擬空間:從資源服務到空間服務

虛擬空間延伸了高校圖書館服務,使高校圖書館實現了24小時服務并串聯了圖書館的實體空間,彌補了實體空間服務的不足,優化了實體空間服務方式。我國對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實體空間的改造和創新空間的探索,對虛擬空間即數字空間的研究較少。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高校圖書館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間,虛擬空間的發展可以使服務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大化方便用戶。

高校圖書館虛擬空間正從資源服務到空間服務的轉型,虛擬空間作為空間場所的價值逐漸受到重視,虛擬學習社區、虛擬圖書館[23]等概念也被提出。虛擬空間依附于網絡,是較為抽象的環境或者系統,實體空間的館藏和服務是虛擬空間形成和發展的基礎,而虛擬空間為實體空間豐富信息資源、拓展服務形式提供了支持和輔助,兩者相互滲透,共存互補。虛擬空間在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應急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9年12月武漢暴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COVID-19)疫情,使得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各種類型的公共服務機構的物理空間均暫停服務,虛擬空間為用戶提供了即時、便捷、高效的服務。高校圖書館在疫情中利用虛擬空間,提供了健康書目推薦、讀書分享交流、文獻傳遞、檢索咨詢等各種形式的服務。高校圖書館虛擬空間不再只是以存儲數字資源的形態存在,不要拘泥于資源,要充分利用虛擬空間實現信息傳遞網絡化和信息資源共享化,構建虛擬館藏,發展空間服務。

3.3 創新空間:從共享空間到超越空間

創新空間是根據用戶特定需求,將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相結合,融入時代化元素構建的新型空間。共享空間是創新空間其中的一種展現形式,其誕生于開放存取運動。1992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圖書館提出的“信息走廊”是共享空間的雛形,隨后在圖書館空間再造的過程中呈現了不同的形態,如信息共享空間、知識共享空間、創客空間等[24],不同的高校圖書館根據自身定位建設相應的共享空間。共享空間為高校師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場所,鼓勵師生在討論中學習、思考和實踐,是對圖書館空間價值的認同,現階段高校圖書館已然成為包含共享信息資源的公共場所,這個場所區別于教室、自修室等區域,是以信息交流、互動和協作共享為使用目標。

轉型期,高校圖書館對空間的需求有了新的變化,共享與交流固然重要,但用戶對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空間需求日益增大,共享空間向超越空間轉變。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的創新點要從空間建設模式和機制上進行顛覆性的變革,以適應新一代大學生群體。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設立了“冥想區”,學生可以在簡單桌椅布置的單獨空間里思考、沉靜,撫慰心靈,激發創新思維。超越空間是圖書館空間尋求變革的方向,生存環境變化的緊迫感和空間再造的必然趨勢呼喚超越傳統圖書館空間的創新空間,創新空間不僅可以在圖書館場所內建設,還可以延伸到教學樓、食堂、辦公區等校園內各個區域,如朗讀亭、思考區等空間,踐行圖書館“傳承文明”的初心和使命。文化、知識、共享、自由等一直是高校圖書館的內驅力,是高校學生獲取知識、思考人生價值的第三空間。

4 轉型期高校圖書館智慧空間再造策略

轉型期我國高校圖書館智慧空間再造需要圖書館制定措施來實現,對空間再造影響最大的五個因素是館藏量的增長、學生對學習空間需求的改變、先前空間功能設計的失調、圖書館教學計劃的變化與改進公共服務重點的變化,根據這五個變化的因素,從空間再造的認知層面、規劃層面、服務層面、評估層面四個方面提出空間再造的策略。

4.1 明確空間再造的認知與定位

用戶行為的變化重塑了高校圖書館的空間。空間再造的認知與定位依賴于用戶行為的特征分析。新時代的大學生更加注重體驗與感知,而不是以網絡作為唯一查找信息的途徑?!熬W絡+空間”的形式,誕生了“網紅”,帶動了網絡直播帶貨,是受年輕用戶推崇的一種新的體驗與感知方式。對空間體驗的要求還促進了高校圖書館服務空間創新,而不是一味將服務從線下轉向網絡,網絡僅僅是開展空間服務的方式和手段之一,空間創新將形式與意識相結合,使用戶感性的體驗升華為理性的知識獲取。

空間再造重新塑造的不僅是高校圖書館的建筑空間,還是高校圖書館的環境和社會關系,轉型期對圖書館空間再造的認知不能局限于物理層面,“虛實空間”結合的創新服務是圖書館轉型與發展的重要契機[25]??臻g生產理論認為“空間是社會關系的存在”,而空間再造實際上是對高校圖書館與師生社會關系的重塑,是權利的生產與再分配[26]。圖書館用戶對空間擁有了自主權,圖書館空間在不斷再造過程中實現了空間價值轉換??臻g再造過程中,空間被賦予生命力,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存在的“二元割裂”被重視,用戶需求成為空間再造的主導力量,空間既是生產者也是服務者,自由、平等、共享等現代圖書館服務理念是空間再造的重要元素。

高校圖書館要將空間再造納入戰略性發展規劃中,在新技術和新環境的發展中促進創新空間的形成??臻g再造不是可有可無的,是高校圖書館適應時代發展必須做出的改變,不健全的空間建設無法適應新時代大學的發展規劃。高校圖書館建設者要將空間即是資源、空間即是服務這樣的空間理念融入圖書館發展規劃中,將空間再造與資源建設、讀者服務等列為高校圖書館重要業務之一。2015年6月,江蘇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下設立了館舍與環境建設專業委員會[27],共同探討江蘇省高校圖書館館舍空間改造業務,充分發揮空間效益。轉型期,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籌集經費、人員安排等都是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在探索的過程中,要明確空間再造的認知與定位,既不盲目追求創新,也不被動接受館舍空間的陳舊落后,要在認知上開拓視野、在定位上明晰目標。

4.2 預見性規劃空間功能

轉型期,館藏量、用戶數、教學科研需求都在動態變化中,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需要根據這些變量開發空間資源,預見性地規劃空間功能。圖書館空間功能不斷在發展,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調整,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要充分考慮空間的發展潛力,確保再造之后的空間能夠滿足未來五至十年的信息需求。存儲、閱讀、共享、數字等功能都是空間的主要功能,空間再造也是為了對這些功能進行改革與創新,讓用戶能更加便捷地利用圖書館空間,在有限的空間中實現空間可持續發展。在空間改造計劃中,重視空間的靈活性,尤其是空間的布置,設施設備等陳列要靈活,注重用戶體驗與信息交流以便后續改造。實體空間再造相較于虛擬空間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因此,改造經費并不充裕的高校圖書館可以打造全新的虛擬空間,利用手機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微博、數字圖書館等虛擬平臺,拓展空間的交流功能、文獻傳遞功能等,開發空間共享與智能化功能。信息社會中虛擬空間再造是大有可為的,尤其是后疫情時期圖書館空間服務將成為服務新常態,各個高校圖書館持續開展線上服務,保障師生教學科研活動所需要的文獻資源。虛擬空間功能可以向機構知識庫、在線出版等方向拓展,使高校圖書館服務實現從內容到業態的變革,也催生出新的信息需求方式,最終實現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數字化和網絡化。

4.3 開發融合空間的特色服務

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在學生宿舍、食堂、教學樓等開辦閱讀角,延伸圖書館服務和空間。高校圖書館要在空間延伸中開發融合空間的特色服務,深化圖書館的場所精神,在“泛在圖書館”的環境下,將圖書館服務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凸顯圖書館“智慧與服務”的精神價值。高校圖書館在空間再造的過程中,利用空間提供多樣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務,將自身角色從信息提供者轉換為校園文化促進者。圖書館將朗讀亭、自助打印機、自助借還機等設備置于校園中,方便師生體驗新空間,不僅可滿足用戶基礎的信息需求,還拓展了用戶對創新空間的體驗感。轉型期,高校圖書館空間得到延展,從圖書館實體建筑向多種空間延伸,在空間再造中引入新技術和智能設備,空間服務價值得以實現。高校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是基于資源的,轉型期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變得多元化,以空間再造為基礎的創新服務方式增多,用戶對文獻的需求從紙質文獻到包含視頻、音頻的數字文獻,在圖書館創意空間中,用戶可以暢享音樂、電影等多媒體資源,提供多媒體資源的空間形式也獨具特色。特色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彰顯高校魅力的重要形式,如江蘇警官學院圖書館,利用民國警察特色資源建立民國警察史博物館,在空間中展示警察證書、檔案、照片等資源,記錄中國警察發展,成為江蘇警官學院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景。高校圖書館要結合高校自身特色,打造創新創意空間,充分利用空間資源開展特色服務,進而展示圖書館的創造力與協調力。

4.4 建立空間效能評估體系

我國高校圖書館要構建本館的空間評估體系,對空間效能進行評價,為今后的空間再造提供理論基礎和價值判斷。國外高校圖書館空間評估較早,美國東北大學于2004年就開展了圖書館空間價值評估,將評估體系分為評估人才、評估技術和評估指標三個模塊[28];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將空間評估指標分為空間、服務、學者和學生四個方面,美國高校圖書館對空間的評估主要集中于空間使用量、空間設施評估、空間服務三個方面。我國對高校圖書館開展空間評估相對較晚,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等較早進行空間評估。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要依靠評估體系來推動,以評促建,空間再造是一個長期過程,高校圖書館要結合自身特色建立一套完善的空間效能評估體系,對空間的使用價值、改造程度等進行評價。

結合國內外空間評估實踐,高校圖書館空間效能評估體系可以分為空間和用戶兩個方面,空間方面的評估設置空間使用量、空間設施、空間服務、空間資源四個二級指標,用戶方面的評估設置用戶需求、用戶到訪量、用戶評價三個二級指標,對空間利用現狀進行評價。各個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本館空間再造規模增加或者減少評估指標,構建有效的空間效能評估指標體系,在評估中不斷促進空間再造,提高空間效能與價值。

5 結語

轉型與變革將是高校圖書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主題,越來越多的圖書館為了與時俱進必須進行空間再造。資金的需求、用戶需求的調研、再造效果評價等都是空間再造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點,高校圖書館要從認知上打破傳統理念的束縛,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來建設開放式智慧圖書館,從實體空間、虛擬空間、創新空間三個方面規劃空間布局和功能,發揮高校圖書館的空間價值,保障高校教學科研的順利開展,促進校園文化發展。

猜你喜歡
圖書館資源用戶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飛躍圖書館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圖書館里的是是非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不卡无码网|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58av国产精品| 日韩在线影院|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狠狠v日韩v欧美v|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欧美激情综合|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激情|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网址|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片中文字幕|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国产情侣一区| 激情午夜婷婷|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a在线|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亚洲天堂自拍|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91毛片网|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午夜毛片福利|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日韩在线2020专区|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伊人天堂网|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址|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欧美高清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