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璐
(長春師范大學 吉林·長春 130000)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優秀的品質,是新時代培養少先隊成為國之棟梁的最主要的教育資源。在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要求下,少先隊活動課程中也在不斷的融入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少先隊活動課程的開創出了更新的形式,豐富了課程內容,但是在實際的課程開展中發現仍然存在一定的誤區影響著課程效果,為此應針對誤區加強改進,提高傳統文化對少先隊員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實現少先隊的教育和引導的職能。少先隊本身具有對少年兒童的教育和引導的職能,在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以及培養健康向上的人格和道德修養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使少先隊教育與引導方面的職能更加充分的展現。比如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國家歷史以及民族發展方面的知識,少先隊員正常處于對國家和民族認識的初級階段,通過傳統文化在少先隊活動課程中的有效融入,對于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主義情感等都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另外少先隊員多數都是10歲左右的兒童,對于這個階段孩子的道德修養的教育也是少先隊教育的關鍵內容,對提升少先隊員的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2)有利于拓寬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通過實驗表明,實踐活動是提升人對知識認知程度的有效途徑,在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過程中,單純的知識傳播并不能達到更好的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效果,因為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在于其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精神,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讓人們感受到文化的內涵,才能讓這些傳統文化得到更深層的認可,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少先隊活動課程是開展少先隊教育的主要方式,其本身具備較強的實踐性、體驗性以及開放性,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少先隊活動課程中,不僅豐富了少先隊教育的內容,同時,通過這種活動形式,也提升了傳統文化在少先隊中的教育效果。
(1)存在少先隊活動課程就是德育課程的誤區。目前大部分少先隊輔導員都是有班主任老師在擔任,而班主任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以外,同時擔任著少先隊輔導員與班級德育教育兩方面任務,因為少先隊活動課程中傳統文化的教育也包含了類似于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文明禮貌等方面的內容,這與班級德育教育內容存在一定的交叉,因此很多班主任老師都認為這種課程等同于德育教育課程,這種認知錯誤直接導致少先隊活動課程的性質發生改變。[1]很多少先隊活動課程都是以綜合實踐課程的形式開展,很少是以少先隊組織為主體開展,缺乏少先隊的儀式感,甚至連隊徽、隊旗和紅領巾都配不齊。這種誤區嚴重影響少先隊員組織認同感的建立,也不能有效體現少先隊組織在傳承我國傳統文化方面所具備的特有的價值。
(2)存在“凡傳統皆傳承”誤區。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是與時代精神息息相關的,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部分存在一定封建主義的傳統文化已經不再適用,而傳統文化在時代的變化中也在不斷的創新完善,因此在少先隊活動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應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對傳統文化加以篩選,但目前有多少先隊輔導員老師不具備鑒別傳統文化的能力,存在“凡傳統皆傳承”的誤區,這就需要老師對其內容進行甄別再進行教材的編寫。由于輔導員缺乏甄別內容的意識,存在“凡傳統皆傳承”的誤區,導致在少先隊活動課程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了與時代發展不符的現象。
(3)存在輔導員主導少先隊員被動的誤區。少先隊活動課程的主體是少先隊員,在活動課程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也不能忽略少先隊員的主體位置,應該充分結合少先隊員的年齡、興趣愛好以及特點,選擇符合接受范圍、適合年齡段發展的傳統文化內容,采取有趣,能夠調動隊員參與積極性的活動方式,才能實現在少先隊活動課程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但是目前很多少隊員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主體地位對于活動課程開展的重要性,還是采用傳統學科教學的模式,輔導員是課程開展的主體,按照輔導員的課程設計按部就班的進行,尤其是在課程的設計環節嚴重缺乏隊員的參與。課程開展沒有有效的尊重隊員的意愿,不了解他們的需求,導致課程開展的效果并不理想。
(1)強化少先隊組織文化。要想能夠走出少先隊活動課程既是德育教育課程這個誤區,就必須要著重突出少先隊特有的組織文化,比如少先隊的誓詞、隊旗、隊徽和佩戴的紅領巾、組織儀式、隊歌以及定期開展的以少先隊組織為主體的隊會等等。強化少先隊組織文化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①突出少先隊組織標識。少先隊組織最基本的標識就是紅領巾、隊旗隊徽和隊長標志,因此要求每位少先隊必須按標準佩戴紅領巾,在少先隊組織基地的建設中也要著重突出隊徽隊旗,至少在視覺上要有一定的辨識度;②強化黨-團-隊組織的傳承關系。在校內校外都有很多少先隊活動基地,尤其是在一些社會活動基地中,比如博物館以及文化宮等地,也要在黨、團、隊的標識上加以突出,使少先隊員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少先隊也是黨-團-隊組織的一部分,對于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③強化少先隊組織儀式。少先隊組織儀式作為少先隊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對少先隊員的教育意義不容小覷,少先隊組織儀式中蘊含了多種文化精神,比如規范隊員的行為、端正其價值觀以及堅定隊員的精神信仰等等。[2]
(2)提高輔導員的素養,優化課程設計。作為少先隊輔導員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養才能確保少先隊活動課程的有效開展,為此校方應該加強對輔導員素養的提升,包括輔導員自身對傳統文化的鑒別能力、賞析能力以及課程的設計和組織能力等等。一方面可以開展課程培訓的方式對輔導員傳統文化方面的素養進行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取締班主任兼職的形式,聘用專業的輔導員,可以在少先隊活動課程的設計和開發方面專注研究,提升少先隊活動課程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專業性,另外可以建立輔導員線上交流平臺,供其在線交流學習等等。提升輔導員的素養是為了更好的優化課程設計打基礎,使輔導員能夠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有效的對傳統文化進行篩選,設計符合學生發展、滿足學生興趣需求的少先隊活動課程設計,結合新時代背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循序漸進的設計傳統文化活動課程內容,并能夠在不斷的開展過程中總結存在的問題,來進行課程方案的完善,從而使少先隊活動課程越來越趨于系統化、專業化。
(3)提升少先隊員的主體作用。少先隊員的年齡段是一個處于對事物接受的初級階段,根據調查顯示,實際參與各種戶外活動對于他們的道德以及行為的規范很有幫助,因此輔導員老師應該扭轉以往的觀念,注重發揮少先隊員在傳統文化活動課程設計、實施中的主體地位。在進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可以讓其隊長組織隊員根據大家的興趣愛好在輔導員提前擬定的多個主題中進行選擇,并由少先隊組織自行設計活動課程的實施方案,輔導員在此過程中僅起到引導的作用,少先隊員根據自主設計好的方案在老師的監督下開展活動。在開展過程中老師應該引導少先隊員積極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不斷的調整方案,這樣可以通過實踐加強對隊員的教育。[3]同時輔導員應該克服以往的“安全恐懼”,聯合家庭和社會做好少先隊員的保護工作,鼓勵少先隊能夠以組織為單位走進社會,通過了解身邊的風俗民情、各個博物館以及文化宮的參觀考察來進行當地傳統文化的調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少先隊更真實的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并生發傳承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融入少先隊活動基地建設中。少先隊活動基地是少先隊日常活動和工作的主要場所,大部分的少先隊活動基地都是由隊員進行組織和管理,因此在少先隊活動基地的建設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對隊員進行耳濡目染的日常文化教育。少先隊活動基地建設中融入傳統文化通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校園內景觀的融入。校園是隊員最基本的活動基地,隊員每天都會穿梭在校園內各個區域,因此可以在校園內的景觀、建筑布局等方面的設計上有效的結合傳統文化;②在少先隊室、活動角的建設中融入傳統文化。比如少先隊活動室內的布局、板報以及其他專欄等都可以融入傳統文化,強化少先隊對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③在少先隊實踐基地建設中融入傳統文化。比如在建立與傳統文化有關的體驗室、文物陳列室等等,還可以開創校園內的武術館,用于讓少先隊親身體驗我國優秀的武術文化,體驗武術文化的精髓等。
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少先隊的教育工作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在實際開展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課程的過程中應該扭轉道德教育與少先隊傳統文化活動認識上的誤區,扭轉“凡傳統皆傳承”的誤區,扭轉輔導員主導少先隊員被動的誤區,從而實現少先隊傳統文化活動課程開展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