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雄
(甘肅省隴西一中,甘肅 隴西 748100)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一個簡稱。
中小學閱讀成效低下是世界難題,國際上對群文閱讀的論述很少。對群文閱讀臺灣學者趙鏡中、吳敏進行了一些理論論述,后來香港、臺灣的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開始運用,大陸的名師蔣軍晶等人進行了實踐演繹,但總結仍然少,沒有形成理論體系,2019年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對群文閱讀有了新的論述,確認了其概念,于澤元教授、特級教師易曉等人多次做了理論講座和課堂實操示范。從2014年以來,群文閱讀經四川教科所和樹人研究院大力推行,在全國產生影響,但依然有不足:對文本的選用隨意、零散;上課時間與內容數量沖突;小學用得多,初中少,高中幾乎空白。不過,正因為有待完善,群文閱讀才有發展潛力。小學初中,群文閱讀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是初始的、低層次的,群文閱讀下對高中生高階思維培養前景看好。
為此,筆者對群文閱讀框架做一梳理,進一步進行理論和實踐探討。
群文閱讀必須圍繞一個或多個話題進行,群文的“文”指文本,群文閱讀可細化為群詩閱讀、群文章閱讀、群詩文閱讀,整書閱讀、一系列書閱讀。通過延伸閱讀,比較賞析,歸納出規律性的認知。
群詩可以是古體詩、現代詩,也可以是古體詩、對古體詩改造的現代詩或者對古體詩賞析的現代詩,具體如下。
同一詩人的一系列詩歌。比如陶淵明的田園詩、飲酒詩,李煜的亡國感傷詩,李清照的前期詩、晚年落魄詩,辛棄疾的愛國詩、閑適詩,蘇軾的豪放詞和婉約詞,徐志摩的代表詩,余光中的思鄉詩,席慕容、艾青的抒情詩,賀敬之、郭小川的禮贊詩等。
不同作者的相關詩歌。比如陶淵明的田園詩、謝靈運的山水詩和王維的田園山水詩,王維、孟浩然、劉眘虛的山水田園詩,蘇軾、辛棄疾、毛澤東的豪放詞,李煜、李璟父子的家國詩,李清照、柳永、納蘭性德的婉約詞,白居易、韓愈、李賀、李白、蘇軾的音樂描寫詩,張若虛、李白、蘇軾的懷人月亮詩,王之渙、王昌齡、杜甫的邊塞詩,王勃、王維、李白等的送別詩,劉禹錫、劉長卿、杜牧的貶謫詩,帶有紅色基因的長征組歌、謳歌父母蕩漾親情的歌詞等。
同一作者的文章。比如韓愈的經典文章《祭十二郎文》《師說》《進學解》,柳宗元的永州之記,蘇軾的前后《赤壁賦》。分別閱讀蘇洵、蘇轍、賈誼的政論文章,梁啟超、梁實秋、朱自清、魏巍、賈平凹、王安憶、陳忠實、畢淑敏、龍應臺、莫言這些大家的散文,魯迅的散文、小說,汪曾祺的散文、小說,路遙的短篇小說等名家作品。
不同作者的相關文章。如寫鄉愁的系列文章,贊美祖國山河的文章,對某一歷史人物評論的文章,對現實熱點分析評述的文章,還有教材配套資料里的名作、學生同一題目不同寫法的優秀作文等。
一首詩歌和有關的賞析評論文章,同一話題下的多首詩歌、多篇文章等。
整本書閱讀。比如《論語》《野草》《朝花夕拾》《吶喊》《紅巖》《家》《圍城》《浮躁》《沉重的翅膀》《白鹿原》《最后一個匈奴》《蛙》《檀香刑》《額爾古納河右岸》《邊城》,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千年一嘆》《尋覓中華》,全國獲獎小說等?!都t與黑》《簡愛》《復活》《巴黎圣母院》《百年孤獨》《廊橋遺夢》《吉檀迦利》《雪國》《老人與海》《熱愛生命》《野性的呼喚》《羊脂球》《茶花女》等外國名著。
系列書閱讀?!妒酚洝贰都t樓夢》《三國演義》《三國志》《平凡的世界》《紅高粱》系列作品,《悲慘世界》《安娜卡列尼娜》《靜靜的頓河》《戰爭與和平》《亂世佳人》《約翰克里斯多夫》等中外經典。
群書閱讀以問題指導閱讀,比如“探究《紅樓夢》中王熙鳳的整體形象”“現代人對薛寶釵和林黛玉的接受度揣摩”“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的意趣”“由《紅樓夢》和《百年孤獨》看東西方魔幻手法”“《家》中《紅樓夢》的影子”“《紅樓夢》和《三國演義》人物描寫對比”“《三國志》的真實簡約和《三國演義》的虛構浪漫”“《紅樓夢》《平凡世界》的父子(賈政與寶玉和孫玉厚與孫少平)情感分析”“《紅樓夢》里的薛蟠和《平凡世界》里的王滿銀比較”“孫少平和賈寶玉的女性緣”“《邊城》的爺爺和《紅樓夢》的劉姥姥,你佩服哪個”“《邊城》和《老人與海》中的老人,哪個更有個性”“孔乙己和阿Q哪個更值得同情”“華子良和阿Q的革命性”“《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和《圍城》的李梅亭寫法透視”“《蛙》和《檀香刑》的文化隱喻”“羊脂球和茶花女的精神世界”。還可提出很多具有價值的問題。
群文閱讀的活動預設。全面規劃,依照程序展開,滲透到學習生活與課外生活;詩歌、文章由老師給學生復印配發,名著要求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等正規出版社的,由學生網上自行購買。閱讀安排:除了課堂,全級每天固定時間統一閱讀十分鐘;全級每周安排兩節閱讀課集中閱讀名著;每個假期安排讀一部名著,并且寫2000字以上的評論文章,返校后小組合作做課件,進行全班、全級乃至全校的讀書報告交流會,曾嘗試多次,效果很好。
改革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在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高階思維是一種高級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表現為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高階思維是高階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高階思維能力集中體現了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適應知識時代發展的關鍵能力。
群文閱讀的最大優勢是教學具有專題性,內容達到多面化,使學生有立體思維,是傳統單篇閱讀無法相比的。群文閱讀,能養成學生的閱讀自覺,調整觀察角度,加大思考深度、精度,指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全面分析、解決問題,提高鑒別能力、研究能力,形成理論體系,同時為學生終身閱讀學習做鋪墊。
總之,群文閱讀是對傳統閱讀教學的修正和部分顛覆,是開啟高中學生高階思維大門的一把金鑰匙,也是培養尖端人才為實現中國夢助力的積極舉措。為此,確立群文閱讀與高階思維培養的總體框架,在學校里全面展開群文閱讀,具有長遠意義和現實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