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淳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鴻一小學,廣東 汕頭 515828)
我國作為文化大國,自古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名言流傳至今,在閱讀和寫作兩者的關系中,閱讀作為開闊眼界,思維延伸發展的重要途徑,小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收集到很多信息,認識世界的各類文化集成。寫作作為熟練運用語言文字的基礎要求,是人在生活中進行表達和交流的方式,能夠用自主思維創造表述意思的一種見證。語言作為文學的第一要素,要想充分表達自己的思維,用文字的方式書寫出來,首先就得學會閱讀,只有深入閱讀,學會積累知識,在腦海里有各種文學素養,在寫作時才能厚積薄發,將所感所想通過有意義的文字表達出來。
目前的教育行業基本上是以應試教育理念為主,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維還在發展,基本的閱讀是帶圖的,對作文的接觸不多,在各類考試作業中的要求也不高,老師很容易忽略基礎期的寫作訓練。到了小學高年級,閱讀變成大篇幅的,寫作的字數、各種語句格式也變得嚴格,而且閱讀題和作文題的分數占比又高。這時,沒有任何閱讀習慣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做閱讀題時容易傷神費腦,絞盡腦汁思考閱讀題的中心思想,作者表達的意思。在寫作時很容易遇到瓶頸,在解讀作文題目和要求時容易跑題,或者開始寫作卻半天蹦不出一個字,寫作耗費很多時間,寫出來的內容也是不盡如人意。小學高年級學生小升初的壓力又大,閱讀和寫作就是卡住高年級語文的一道天塹,對閱讀和寫作又愛又恨。
在小學生的思維開發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對教育改革創新的肯定。閱讀不僅使學生在課外知識方面能夠得到拓展,學生思維得以延伸,還能訓練學生的耐心。閱讀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耐心的,在小學生比較跳脫的思維發展中,閱讀是對思維的一種規范管理,讓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讀書,通過閱讀打開知識世界的大門。在教學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天性,善于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通過閱讀一些新奇有趣的故事,讓學生主動開展閱讀。多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閱讀,讀出自身的理解、個性,吸收文章的優秀詞句,在思考問題時有獨特的見解,如果有所感所想,就隨筆寫下來。這樣在面對寫作時,心中就能構建作文的龍頭鳳尾,再加上精彩案例的引用和詞句的技巧性組合,讓作文水平能夠因為閱讀的積累,變得更加優秀。寫作的靈魂在于閱讀,沒有閱讀拓展,寫出來的作文就會千篇一律,沒有自主思維和靈性,味同嚼蠟。
在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發展,在小學開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意境深入分析,揣摩作者的思想,幫助學生思維拓展,提升閱讀水平。以部編版六年級小學語文課文《故宮博物館》為例,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不只是在寫故宮,而是在寫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見證。紫禁城在影視劇中比較常見,現在叫故宮,作為中國的文明古跡,故宮在建筑設計、布局精美方面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宏偉的建筑,精致的建造,精巧的布局,無一不是對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驚嘆。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歷史瑰寶,開闊視野,還能讓學生學會融合運用優秀的語句表達所見所聞。如果作者沒有看到故宮,沒有了解過史實,沒有去閱讀文獻記載,怎么能把故宮的美完整地表現出來,這是閱讀在寫作中的實際作用。所以小學生要清楚閱讀和寫作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了解課外知識,在寫作時能夠將所見所聞用最好的文字加以表現。
小學時期的學生因為知識層面的更新,思維在不斷發展,情感也在不斷延伸。在部編版的小學語文中,有《伯牙鼓琴》一文,在開展教學時,老師可以先提問學生,知不知道“高山流水”一詞的意思,乍一看很容易讓人誤解為是詠贊山水之詞,老師讓學生對課文深入閱讀解析之后再來回答。小學生越往高年級,老師在關注學習成績和升學率的同時,也要注意學生情感的啟發,高年級的小學生情感思維處在奠定期,與同學相處各種歡笑打鬧都有,很多事物能夠左右學生的情感和三觀樹立,在育人方面也要加以引導。鐘子期和伯牙的友誼中,讓學生知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遇不可求,與何身份毫無關系。而且在學習文章時,如果學生能對寫作背景加以了解,也可以知道這篇文章在表達伯牙與子期的知音情誼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喻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有志之才企盼明主知遇之心,暗諷階級制度森嚴的時代,很多人一生因身份等級貴賤劃分,懷才不遇而籍籍無名,多少人如伯牙一般,絕弦不出,有的或隱身市肆,有的則終老山林。
“伯牙絕弦,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這喻示了一種真知己的境界,伯牙在知己喪亡后,棄絕琴藝以示悼念,此等情懷,古往今來,有幾人如此?一切盡在不言中。伯牙的絕琴明志,為子期更是為自己,登峰造極的琴技絕弦,當世再也無人能洞悉領會。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人間得一知己足矣,伯牙無子期,縱使琴藝再高超,無人聽懂伯牙內心所感,無人共鳴其心志,何其孤寂才會絕弦摔琴。一樂師與樵夫的佳話,千古知己友情,無人不羨慕。最后課程總結讓學生理解“高山流水”是形容高妙的作品或知音難覓的意思,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情感的培養,在與同學相處,父母親人的相伴中,懂得珍惜感恩。寫作時對情感會有靈魂注入,寫作質量得以提高。
時代飛速發展,小學生的思維是跟著時代發展在進步的,學校開展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在課程開展時,多放一些比較經典的有積極意義的史實,讓學生進行閱讀解析。沒有創新的教學就是東施效顰,傳統教學局限性太大,讓學生的思維禁錮在現有的生活中。多媒體是世界信息的集成化數據平臺,能夠應用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視野從紙質版升級到信息化,有無限的延伸拓展。在針對高年級小學生的教育中,主要讓學生對各類文章的作者、寫作時代背景加以了解,給學生科普唐宋八大家的政治背景,在當時社會發展下的古代詩人如何通過自己的生平經歷,所見所聞,用文字來抒發,學習一下古代文豪如何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終落于筆尖的堅韌情操。在以后看到他們的文章時,探究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心中就有底了,提筆干凈利落,不用再絞盡腦汁探究古詩詞表達的意思了。
在小學高年級的寫作閱讀一體化教學中,老師要以學生為主,注重思維和情感的發展,激發學生興趣,主動探究文章的深度,讓學生對閱讀和寫作不再頭疼。課堂教學中要有策略,不能只關注分數和升學率,要對學生有限的知識層面加以拓展,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閱讀中學會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在寫作中加入情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