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德縣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 戴江天
青稞又稱裸大麥或裸麥,是小麥的一種特殊類型,也是青藏高原最具優勢的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現階段,以青稞作為原料的青稞產品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大力稱贊和支持,所以需要不斷研究青稞高產栽培技術,才能進一步提高青稞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促進青稞產品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青稞的播種技術是青稞種植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術之一,直接關系到青稞的產量,優秀的種子能夠促進青稞增產。通常青稞種子的選擇也直接關系到青稞的產量和品質,所以需要了解和掌握當地的土壤條件、溫度、氣候等實際情況。優秀的青稞品種應當具有優良的品質和強大的抗病蟲害能力,確保選擇的青稞品種能夠與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氣候環境相適應,才能確保種子的發芽率和成活率。為了提高種子的出苗率,在播種之前應當經過曬種處理,這樣不僅能提升出苗率,還能降低病蟲害。通常在每年4 月下旬就需要進行播種作業,最合適的播種深度為5cm。
青海地區的土源主要是以凍土為主,分布范圍較廣泛,所以農作物收割之后就需要及時開展整地作業,將早茬清理干凈并深埋入土,起到肥田的重要作用。春季播種時,為了保持青稞耕地的平整和疏松,耕地深度不必過深,維持在較淺的深度就可以,以提高青稞種子的發芽率和出苗率。在秋播時,即農作物收割結束的15天后,需要對耕地進行深耕作業,保持在20cm 以上的深度,將地面上的雜草清理干凈并深埋在土里,另外需要觀察和處理感染病蟲害的植株。整地同樣是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環節,不僅能有效提升青稞種子的出苗率,還能增強青稞的抗病蟲害能力,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在播種之前,進行淺耕作業,并結合土壤環境施用適量的肥料,一畝地基肥量約為1t,施基肥的作用在于提高青稞的產量,耕地土質需要保持疏松,然后噴灑肥料,最后還需要將灑了肥料的耕地再翻一遍。
施肥在青稞種植過程中是必不可缺的環節之一,首先需要根據自然環境、青稞苗的生長情況開展施肥作業,通常施肥模式以混合肥為主。在青稞播種之前,需要將有機肥與氮肥、鉀肥等多種肥料攪拌混合,密封7 天后才能正式施肥,然后再進行翻土,才能保證土壤充分吸收肥料的養分。在青稞后續生長期間,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點施加氮肥。當青稞葉片出現早衰現象時,需要及時施用葉面肥給青稞提供充足的養分。在青稞灌漿期,將適量的水混入磷酸二氫鉀,將攪拌混合后的肥料噴灑在耕地上,觀察青稞葉片的顏色變化,葉片發黃的時候需要施加尿素。另外在青稞灌漿期和拔節期,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如葉片發黃主莖低矮主要是因為蚜蟲的危害,所以需要及時用藥劑殺蟲。青稞抽穗后直到成熟期,會出現黏蟲等各種害蟲,這種常見的害蟲不僅會影響青稞的正常生長,還會造成青稞減產,利用觸殺劑就能解決黏蟲蟲害。
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起到帶頭作用,加強與農業相關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制定青稞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方案。加強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入,激發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農業推廣的順利進行。結合宏觀調控措施,在農業推廣的過程中將先進的科研成果展示給農戶認識和學習,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惠民政策。推廣部門應當加強與科研單位之間的交流,研發出最新的科研成果給推廣部門進行宣傳和推廣,兩者之間可以各取所長,共同促進青海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般青稞播種、施肥、管理、收割等流程都是由農民負責,而很多農民都是依靠以往的種植經驗對待青稞種植與管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稞的產量和質量。因此,應當加強農民對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的培訓教育。首先地方農業部門應該全面了解和掌握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的具體應用,然后起到指導者、帶頭者的作用,加強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和宣傳,給廣大農戶普及和學習高產栽培技術的具體應用。為了保證培訓活動的專業性,推廣工作人員應當不斷學習先進的青稞高產栽培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準。聘請農業大學教授或是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教學,幫助農戶掌握先進的青稞高產栽培技術。
總而言之,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對于青海地區農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提高青稞的產量和質量,還大大降低了病蟲害感染的概率,從而提高農戶的經濟收益。因此,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應當提高對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視,結合土質條件和自然環境做好青稞的播種和整地作業,加強宣傳和推廣,定期組織農戶參與高產栽培技術的培訓,按照科學先進的高產栽培技術開展青稞種植,這樣有利于促進青稞增產,從而促進當地的農業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