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農機技術推廣站 盧萍
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對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保障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在農業中不斷得到應用,促進了農機技術的進步與完善,大大提高了農業工作效率,保證了農業工作質量,因此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實現信息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十分必要。本文基于這種現狀對信息技術在農機技術中的應用與推廣進行探討。
信息技術在農機技術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信息技術實現了農機技術的智能化。在農機技術應用過程中,信息技術使農機技術實現了自動化,優化了機械操作性與系統性能,大大提高了農機技術的安全性。就目前來看,信息技術在農機技術中的應用主要是自動導航的應用、圖像識別技術以及溫度控制技術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實現了農業生產設施的智能化,優化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信息技術實現了農業物聯網。在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傳感器技術逐步應用至農業機械中,為實現農業物聯網提供了通道。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下,農業技術的使用越來越智能化、科學化。傳感器設施與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應用,可以使傳感設備將獲取的信息上傳物聯網,通過對農業活動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來對農業活動進行綜合分析,對農作物適宜生產環境、土壤以及溫度濕度的控制提供數據,提供最有利于作物生長的環境,并實現環境調節自動化。第三,信息技術實現了作物產量數據分析。信息技術的應用,可實現對農作物的產量進行分析。一般來說,水分、光照、溫度對農作物產量影響很大。通過信息技術對農作物生產環境各因素的分析,為農作物提供一個能夠實現產量最大化的生長環境,為實現農作物高產量提供有效的幫助與支持。第四,信息技術實現了農業在種植技術方面的提升。在農業種植的最初階段,一般是使用人工播種的方式進行農作物的播種,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農機播種方式有了更為有效的途徑。通過信息技術對播種土壤的分析以及農作物生長環境的數據統計,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當下播種環境的播種量進行反饋,根據不同的土壤提供更為精確的播種量,實現在當下播種環境中的最大農作物收益效益,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生產產量。
實現農機技術的信息化,首先要正確認識農機信息化技術的使用,對農機信息化發展的優勢及發展方向及空間進行了解。在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后,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對出現的技術問題有針對地進行解決。在當前信息化發展的前提下,農業技術向信息化方向發展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因此,有關部門要積極倡導實現農機信息化技術,將大大加強對農業發展的科學性、智能性、技術性,實現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系統性與專業性,提高農業發展信息化水平。
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業信息化技術的資金投入,積極鼓勵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發。在有關學者對農業信息化研究過程中,對農業信息化系統的研究、相關測試的資金都應有所保障、有所供應,實現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發過程中能夠與時俱進,適應市場需求。
在農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人才是基礎。但就目前來看,農業信息化應用及實施的過程中專業人才十分缺乏,這對農機信息化的具體應用與實施很不利。即便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但相對來說他們的專業能力、專業素質還需提高。因此,實現農機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十分重要。相關部門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首先,通過與高校的聯合培養,設置相關專業與課程來實現人才的專業性與針對性。其次,對現有人才加強專業化學習與培訓工作。定期舉行相應基礎知識與基礎能力的考核,不斷豐富人才的基礎知識。最后,通過引進專業學者來對當前現有的專業人才進行指導,加強對他們最新知識、最新技術的學習,為農機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總言而之,實現農機信息化是時代發展所趨。盡管在當前農機信息化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但相關部門與相關人員要在發現問題中總結問題,在總結問題中反思問題,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探索,最終實現信息化在我國農機技術中的普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