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群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商務和經濟信息化局 四川南充 637300)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也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與需求,文化藝術成為了人民群眾生活的必需品,不可或缺[1]。群藝館是為滿足社會大眾精神需求所存在的必備品,即使目前群藝館有了很好的發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著重表現在服務與管理兩個大方面,以下內容則是對其的分析思考和建議。
最近幾十年,全國各地的群藝館有了雨后春筍般的發展,但因各地經濟的限制,群藝館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一些農村或偏遠山區,群藝館雖已開啟,但基本設施設備一點都不完善,更別說能為當地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了。就我地目前而言,雖然群藝館已經有了長足發展,設備設施也基本健全,但利用率仍然不高,深思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個人認為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很多民眾壓根不知道自身周邊有群藝館服務場所;開館、閉管時間、服務項目和內容的信息不夠公開透明,暫停營業或提前關館的意外經常存在,大大降低了民眾前來參與群藝館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目前,大部分群藝館還處于被選擇的被動工作模式,不會主動擴展服務業務。其主要業務來源是業余活動團體,常規性的演講、講座,或是一般性的培訓,而群藝館中的工作人員很少會參與其中,成為組織者、指導者或輔導民眾開展一些先進的社會文化活動,更沒有過多地考慮社會特殊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
群藝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故應為民眾起到引領模范的作用,提供創新、內容多樣化的服務。但現階段,大部分群藝館為民眾提供的文化活動和服務類型比較單一,缺乏新意,不能吸引民眾主動前來群藝館。深思其原因,認為主要是群藝館的場地、設施、經費有限,沒有過多的資金和能力開展、開發新項目,外加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還不夠強烈,經驗也比較欠缺,導致服務項目老舊,服務技能較低。
任何管理工作出現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相關人員”的問題,群藝館也不例外,導致現有服務和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群藝館工作人員的受教育程度有高有低,參差不齊,身在公共行業,服務意識卻比較弱,專業技能比較差;入崗后培訓不到位,未能將服務觀念、意識根植其工作理念之中,影響了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提升;入崗前、工作服務中對工作人員考核機制不夠合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獎勵條件,故未能激發其工作的積極主動性。
群藝館的活動設施是其存在的主體,也是其存在的基礎,沒有健全的設施,一切服務和管理都是空談,故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提高對群藝館的基礎和環境建設,合理分配、共享資源,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向民眾普及群藝館存在的優勢及對民眾的益處,在高效率使用的同時為民眾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和管理[2]。
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傳播的載體,群藝館需要向社會大眾全面傳播文化正能量的精粹,增加群藝館在全社會的存在感與實用性。群藝館的工作人員,不應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慵懶工作態度,應積極參與其中,與民眾打成一片,發揮群藝館最大的服務效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推行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過程中,更應該積極與群藝館工作人員尋求合作,提升自身對群眾文化層面的理解。同時,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從群眾中汲取文化“營養”,充實自身的業務能力,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推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群藝館除了要提供日常的服務項目,還應開發創新一些新的文化活動,豐富其內容,以此提高民眾的參與積極主動性[3]。比如,增設文化藝術演講,讓社會民眾都能走進群藝館聆聽、交流,享受文化帶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滿足豐富民眾的精神需求,使民眾進一步參與進來。
群藝館服務和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我國群藝館的發展與前進的方向,我們必須結合現有的情況,從人員選拔到入職培訓,再到服務和管理的工作過程,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以激發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促進服務人員端正工作態度,大幅度提升群藝館的業務水平,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前進的步伐。
本文從群藝館在服務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提出了提高群藝館服務的幾點策略,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群藝館的管理得到改善,從而讓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穩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