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維
(浙江省慈溪市教師進修學校 浙江寧波 315300)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開校辦校來說,同樣也是如此,學校必須有明確的管理辦法,只有制定出明確的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并促使教師積極吸收相關教育管理內涵,才能夠切實組建好教師團隊,促使學校落實管理責任,同時優化對學生的管理規劃,切實增強學校管理質量。
教師是學校辦學的主體力量,教師肩負著管理學生的責任,教師管理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只有教師具備良好的管理素養,才能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管理學生,使其自覺參與教學活動。如果教師不具備相應的管理素養,在教學活動中會出現各種問題。然而教師的管理水平不是先天具備的,是可以通過后天的不斷培養,慢慢提高的。因此,在中小學管理體制改革研究過程中,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使教師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發展。
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參與特定主題學習活動中。如:如何提升對學生的管理效率,如何制定合理管理措施,如何優化學校管理辦法等,這些學習活動可以提升教師的管理理論素養,促使教師在制定管理辦法時運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同時,還可以組織教師著眼于“中小學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等問題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從而為構建高質量的管理體制奠定堅實基礎。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投入到校本管理規章的制定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實踐教育管理經驗,使學校的管理體制的制定更加科學合理[1]。
學校內部的管理活動,需要每位教師切實發揮自己的管理作用,落實管理責任,同時明確崗位管理目標,只有教師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如何做,才能夠真正做到事事有人負責、層層有人監管。學校是一個體系龐大的機構,其中不止包括學生和教師,還有很多其他人員和部門,不同部門聯合開展活動,才能夠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切實優化教育管理環境。教師需要堅持自己的教育管理辦法,并深化落實相關管理活動職責,促使各個部門、各個管理機構之間形成良好的交流體系,這樣才能有效做到管出效益、抓出質量[2]。
縱觀各學校的實際管理現狀,可以看到,很多學校普遍存在相似的問題:無論是教育教學活動,還是管理活動,教師們的崗位職責不夠明確,對于工作質量高低的重視度不足。這樣的現象,會直接導致學校管理機制運行艱難。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以制定明確的崗位目標,有效落實學校的管理責任。此外,學校還可以采用工資分層、多勞多得等方式,鞭策教師及學校相關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活動,促使學校的管理效率不斷提升。
明確的管理方案對于深化中小學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有著積極意義。只有明確的規則來支撐,才能夠促使學校內部管理人員在具有約束性的氛圍下,進行教育管理活動,深化落實管理任務。對此,學校要聯合內部管理人員,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積極制定管理措施。由于學校是一個較為龐大的組織,在制定相關管理方案時,要結合實際。在管理方案中,還要進行職責細分,如學校各崗位職責,其中包括校長的崗位職責、教師崗位職責、組長工作職責等;又如教務管理方面,要明確教師管理制度、請假銷假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等;在學生管理方面,要明確學籍管理方案、學生管理制度、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生課間管理制度等;在學校財務管理方面,要明確財務管理制度、辦公用具管理制度等。在不同制度下,還要使各管理人員能夠明確自己的管理職責,從而不斷提升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效率[3]。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管理活動中,為了深化落實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方案,不斷增強學校發展質量,教師要做好各項工作,極配合學校管理,有效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從而使學校發展處于積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