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 歡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 重慶 404120)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立德樹人”。高校培養怎樣的人、怎么培養人,是教育事業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德”為樹人之本,重要性不言而喻。“立德”起源于先秦。后在《左傳·襄公二十四》中提及:“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管仲對“育人”見解獨到,所謂“一年之計如樹谷,十年之計如樹木,終身之計如樹人”。立德樹人是對所有高校培育學生和學校建設的根本要求。但近年來,屢屢出現類似復旦大學“醫學生投毒案”、醫院擅用過期藥品、產婦跳樓身亡、誤診導致患者喪命的案件,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糾紛突出等不良現象此起彼伏,甚至讓醫學生對醫學、生命學產生懷疑。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新時代高職院校所培育的醫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綜合素質才是社會所需呢?相信絕不再僅僅需要醫學技術,對人文和法制素養的重視力度應提上日程,不應淺嘗即止。如何在“立德樹人”的要求下成就新時代高素質、發展全面的醫學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醫學(Medical Science)是一門探索生命的本源、疾病解決方法的科學,更是一門治病救人的藝術,重要性不言而喻?!掇o?!分袑⑷宋乃仞B(Humanity)定義為人在精神、理想、人格、價值等方面的涵養或平素供養;醫學人文素養是醫務工作者在醫療職業中所體現出的道德、關懷、守法程度等,在高職醫學院校的學生培育中,文、史、哲、法的教育都是其重要體現。法制,是一個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更代表著國家的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有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但凡醫護人員人文素養好,法制理念強,那么其道德品質、醫學救濟水平一般會更高,這其中可以看出,人文素養的培養和專業知識其實是相互影響和聯系的。
“醫鬧”糾紛此起彼伏,近年來,伴隨國家對醫療行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醫患糾紛比例有所降低,但還是常有發生。今年是特殊的一年,面對新冠疫情防控斗爭,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們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這背后是全體醫務人員的艱苦付出,更是一種醫者人文素養和法制精神的重要體現。正因為那4.2萬名來自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他們有著強烈的愛國熱忱和高尚的人文情懷,遵紀守法,奉獻自身,才有了他們的最美逆行,這更是國家在醫學人文和法制素養培育上的成功典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的命運。而新時代的醫學生,不僅要有健全的人格,精湛的醫技,更需要擁有基本的法律常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國外特別是西方國家就開始啟動醫學人文教育研究,并因此進行醫學教育改革。此后的時間里,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率先進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他們的理論研究開展較早,基礎較好,在此過程中,醫學人文教育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開始重視醫藥職業道德教育和培養,更想通過人文教育的方式來實現。例如,在課程設置比例中就得以體現,德國人文及法律素養的設置比例為27%,英國為12%。而在90年代,美國在部分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中,哲學類、政治類、人文社會科學、法律類的內容超過總學時占比21%左右,并在此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提出了比較著名的人文教育理念和人際交往溝通方法,包含如何與居民溝通,如何達到人際關系的調整與和諧,開創了新的研究模式,并在醫學人文和醫療法律素養方面運用360度評價方法讓其產生重要作用。美國執業醫師考試中,心理、道德、社會、人文和環境因素等方面的試題占取較大比重。對于醫師、護士等職業能力的考驗應不僅是專業知識,人文關懷、醫療法律法規常識的培養更顯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國家對人文教育和法制理念的培養極為重視,伴隨研究深入影響發展水平將會更高。
我國研究人文素質和法制理念的培養起步較晚,應是上世紀末,而后我國醫學院校才開始此類工作的研究和實踐。幾十年的探索中,我國醫學院校人文素養培養研究主要圍繞課程設置、師資建設、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對于法制理念的培養,一般采用課程開設的方式,但高職醫學院,如衛生法學類課程課時設置少,學校更多重視專業學習,輕人文和法學素養,很難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醫護人員。醫師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職業,國家采取嚴格的從業人員行為規范要求和行業準入的資格認證制度。我國歷來重視和嚴格管理特殊行業的資格認定相關工作,特別是在衛生、教育和司法等行業。近年來,教育部提出要把“師德”考核作為教師晉級、職稱評定等“一票否決”的必備條件,足見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我國仍需加強對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應在措施、方法、重視程度上進一步調整和加強,具體現狀為以下方面:
1.現行醫師執業資格考試體系重專業考核,人文和法律知識占比低
由于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表現出的認知意識、價值取向、交流能力、責任心等人文精神相當重要,而我國醫學基本知識考試內容包括基礎醫學、醫學人文、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雖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規都是考核范圍,總題量為400題,其中基礎醫學占比40-45%,臨床醫學為40-45%,但醫學人文和法律類只占5-10%,比例少,而側重的也多是道德理論層面。而現行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的重點在于評價醫師資格申請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備的專業技能,而缺乏對一個醫護人員所必需具備的法制理念和人文素養水平高低的考核。
2.高職醫學院校還需加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具體地說,任何高校都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但近年來醫學生學術造假、拜金主義、好逸惡勞、醫學投毒等道德缺失情況時有發生。人無“德”不立,只有品行端正、人文素養好的醫護人員才能達到新時代要求。
3.人文素養和法制理念的培養體系和課程設置尚不完善,醫學生缺乏基本的法制意識
由于醫學專業的特點,醫學生的課程比較重,學生能接觸的人文素養和法制意識的課程很少,如思修與法律基礎、衛生法規、醫學人文、新倫理基本課程等,但上述課程對人文素養和法制意識的內容涉及比較少,人文和法律知識點比較原則化,而單純理論化的學習并不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難以給醫學生的職業生涯提供方向。
在我國現行醫師執業資格考試體系中應加大人文理念和法制知識考核比重,特別是對醫師、護士執業資格的考試,應當盡量展現中國數千年來傳統文化的道德理念、人文情懷、優秀品質,總結出社會所承認的醫學人文考評準則??蓪ⅰ夺t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衛生法規》醫學人文素養的考試內容提高試題所占比例,從5%-8%上升為10%-12%,題型可不僅為選擇題,可更多地設置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擬題,全面系統地考察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震驚中外的林森浩“復旦大學投毒案”雖然已經過去,但卻給社會一個深深的警醒,他當時完全可以去自首,坦白用研究生論文所研究的二甲基亞硝胺加害黃洋,但由于他心存僥幸,沒有法律警醒、道德鞭策、人文關懷,更沒有醫務人員“學則恒心、醫者仁心”的執業操守,直到生命結束的一刻,林森浩面對森嚴的法律制度,留下懺悔的淚水并寫下發人深省的話“中國的法制道路會越走越寬”。醫學生職業特殊,心正則能救人,否則不僅害人更會葬送自己的前途,浪費國家人才培養資源,高職醫學院校更應該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定期組織學生通過法制講座、法庭觀摩學習、案例討論等了解相關法律常識,舉辦醫學人文演講賽、案例分析、醫患情景模擬等,讓學生在醫學生涯中能恪盡職守,明白醫護人員的職責和責任,為入職后減少醫療糾紛打下基礎。
高校課程建設是立德樹人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礎,課程育人不僅包含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做人,且做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積極向上、學會奮斗的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一門課程都要護衛一段運河,栽植一個良好的責任場”。對此,高校應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來衡量各類課程的建設,讓每一門課程都起到育人作用,讓立德樹人走進課堂。醫學生人文素養和法制理念的培養與課程設置密切相關,更是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建議在知識層面上,人文素養的培養課程擴大到包括哲學、歷史、心理、法律等,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衛生法律法規、醫藥職業道德都應該是必修課的范圍,而不應該分是否為執考專業,在設置上更應將人文素養和法制理念相互融合,相輔相成。
醫患糾紛矛盾的突出,歸根結底是因為每個人的利益及身體健康權利的保障。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將每次醫療糾紛歸結為都是醫護人員的責任或問題,更不能全部認為都是醫藥工作者沒有基本人文素養和法制理念。在目前各行各業的沖突里,特別是在今年疫情抗爭的偉大斗爭中,我們看到了白衣天使“講政治、顧大局”,奉獻自身的英雄事跡,凡人亦英雄,是因為“醫者仁心”,我們應該從心里相信,大多數醫務工作者是純凈而美好的,并在為神圣的職業而不懈奮斗。醫護行業是特殊的,有數據說明,由于醫護人員的職業原因非常容易造成職業倦怠感,而不可避免地引發醫患糾紛。所以,學校在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便要不斷樹注入能量,注重對醫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疏導,定期使用心情溫度計、心理調查問卷、心理訪談、職業滿足感來加強測試和排解,更加重視對高職醫學生的人文關懷力度。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對醫學生人文素養和法制理念的培養都是立德的內在要求,高職醫學院校應當以此為標準,注重對醫學生的素質培養,在現行醫師執業資格考試體系中加大人文理念和法制知識考核比重,不斷夯實高職醫學院校醫學生法制理念的培養,投入更多的人文關懷,設置合理課程體系建設方案,以求從思想上重視、在實際中落實醫學生人文素養和法制理念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