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彬
(汕頭金山中學南區學校 廣東汕頭 515071)
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正在處于發展時期,對參與實踐活動有著天生的向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展開培優實踐活動。物理培優實踐活動,能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重視初中物理學習,同時激發起學生學習初中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愿意自主參與初中物理實踐活動,驗證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展開初中物理培優實踐活動,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實驗探究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欲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后的物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傳統的物理實踐課堂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生硬地為學生灌輸物理實踐知識。而學生的身心正處于發展階段,對于硬性灌輸的知識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抵觸,教師要重視這一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積極地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掌握并實踐所學理論知識,從而樹立學習物理的信心[1]。例如,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教師可改變傳統的實踐活動策略,讓學生自主進行“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教師從旁引導。還可以增加水透鏡,讓學生向水透鏡里注水和抽水,比較兩種情況下水透鏡焦距的變化,拓展培優實踐活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鞏固所知識的同時獲得親身體驗,樹立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物理實踐高效課堂的展開。
信息技術能夠改善傳統的物理實踐課堂,讓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變得具象化。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展開物理實踐教學,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知物理理論知識,幫助學生降低學習壓力,使學生愿意自主參與初中物理實踐課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豐富學生的學習感官,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養成。例如,進行“串聯和并聯”這一物理實踐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開展物理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教學視頻清楚地認識到串聯和并聯之間的區別,也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電路需要通過串聯,哪些電路需要通過并聯,進一步幫助學生認知道物理對生活的重要性,同時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實踐活動的獨特魅力[2]。
在傳統的物理實踐課堂上,由于教師應試教育思想嚴重,在課堂上的提問方式也比較單一,導致課堂上氣氛嚴肅,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為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在培優理念下,改善物理課堂的氛圍,設計發散思維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刻思考,同時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欲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習“摩擦力”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說永遠也無法發明出永動機?”“為什么冰壺運動員在冰壺開始運動之后會在前方刷冰面?”引發學生深刻的思考,從而拓展學生的物理視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
教師要在培優教育理念下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就必須為學生構建積極探究交流的學習環境。教師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能降低實踐學習的難度,也能使先進的學習經驗得到交換,完善學生的知識層面,從而使學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還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能通過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例如,進行“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教師對學生科學分組,讓小組成員分工完成設計實驗過程、進行實驗操作、負責數據記錄、完成總結歸納。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探討,讓學生提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及時引導、解惑,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鞏固學生的印象。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感知到他人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應用到自己的物理學習中,完善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培優實踐活動已是大勢所趨,教師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積極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交流環境,使學生愿意參與物理活動,鞏固學生的物理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對物理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