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展
(吉林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Bandura 最早提出效能的概念,認為人們自身面對的困難和之前堅守的信念,均對人對成功的期望產生影響作用,但是大辭典中指明的輔導員的管理效能,是對某種物體產生的能力或力量,總之是在管理和教育學生方面,高校輔導員的能力和力量[1]。當前高校輔導員摒棄了傳統和固有教育、學習模式,主動承擔生活、學校、職業、思想導師的角色,開始向開拓學生思維方向、指引其未來發展邁進,逐漸加重高校輔導員工作。
管理效能借助當前先進的教學工具和教育系統,堅持以教育目標為核心,實施有關教育各項活動,通過教學方式和現代管理提升工作效率,表現為目標方向和工作效率的成績,通過最快的速度、最短時間、最低耗能獲得最佳工作成果和實際狀態。
我們需堅持從學校宏觀管理和輔導員個體自身修煉出發,實現高校輔導員管理效能的提升。其一,進行歸因訓練。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可通過時間穩定性和因果控制點分析,其中穩定和不穩定的內部因素分別是能力、努力,穩定及不穩定外部因素分別是任務難度和運氣。輔導員的管理效能受到事件結果的影響,也就是說把失敗歸因于運氣和難度,成功歸因于能力和努力,全面提升管理效能[2]。其二,加強學習管理技能和知識。針對于處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輔導員擁有的管理知識和技能均對其有所幫助,對其進行解決便于提升輔導員管理效能,成就體驗的獲得。其三,向合適的榜樣學習。通過觀看他人做什么,觀察行為,注意行為結果等形式,獲得輔導員自身效能可能性,形成對自己結果和行為的期待。最終學習和分享其他輔導員成功經驗,提升觀察者效能感及自身的管理效能感。其四,積極溝通。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開展,需深入溝通,主要針對教師、后勤管理人員、上級主管部門等,讓輔導員評價和反饋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取得較好工作業績,提升輔導員管理效能。
明確輔導員崗位職責,積極應用科學手段實現。高校各部門在較長時間中,并未統一好輔導員的崗位職責認識,造成一些輔導員迷失了方向,甚至工作內容模糊化,降低他們的管理效能感,產生挫敗感,影響其工作績效。因此,高等學校人事管理部門可按照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借鑒人力資源管理中工作分析方式,讓輔導員的評價方式和工作內容有章可循,科學制定崗位職責,防止降低輔導員管理效能,以及存在其中的不確定性。對教育主管部門有關政策的切實貫徹實施。針對于輔導員的工作,黨和政府下發一些綱領性文件,對其落實是提升輔導員管理效能的基礎。
營造支持性工作氛圍,通過多種途徑實現。教師效能和學校支持系統間有明顯關系,顯示支持性環境便于提升輔導員的管理效能。另外,各部門需支持輔導員的工作,按照其具體的崗位職責要求,營造支持性氛圍,從而發展為提升其管理效能源泉。
在日常的高校管理工作中,輔導員需轉變原有剛性管理,創新管理方式和策略,便于有關工作被學生接受和認同。其一,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保證學生對各項事務規范、有效管理,制定硬性規章制度。例如:學生的日常請假、餐廳用餐規范、寢室衛生、就寢時間等情況,對其管理能夠加強學生自身規范,促進他們的自我管理。但是在實際的執行管理中,需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適當放寬對其限制,可極大程度上改善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輔導員需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特別是在獎罰處理上實現對學生違法行為和獎學金評定的處罰情況,保證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學生更容易接受管理。其二,在原有的機制上增加導生和導師制,建立和完善當前輔導員管理機制。便于對學生專業、全面化管理,細分輔導員的工作。特別是導生制的應用,便于切實落實管理任務,更具體、細致了解學生[3]。
輔導員需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創新自己管理理念,樹立人文關懷特色理念。輔導員要平等看待師生關系,轉變被管理和管理的認知,和學生建立起和諧的朋友關系;增加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差異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發展管理目標,樹立為學生服務的理念;提升輔導員管理效能,以及各項管理工作實際運行。
減輕輔導員工作重量,適當增加人數,緩解其壓力。通過擴大輔導員隊伍規模,增加人數,更好落實管理工作,細化和具體化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能。另外,提高輔導員的道德素質也極其關鍵,保證輔導員具備正確思想道德觀念,加強對其素質培養,正確引導,實現學生思想建設。同時,通過對輔導員的培訓力度和聘用標準,提升其專業素質,掌握有效的管理方式,及時有效解決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