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麗娟
在小學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科學習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在核心素養的教學前提下,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在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發展并不十分完善,在學習過程中很難跟上知識的變換,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由于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經歷較少,因此很容易會對知識產生一定的好奇心,而這一學習特性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從當前教育發展情況來看,核心素養教育正逐漸成為小學階段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不斷創新,不斷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在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將微課和多媒體等教學技術有效融入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不斷積累學習經驗的同時,形成一定的英語學習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探究學習精神,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發展[1]。基于此,在核心素養視野下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幫助其構建英語知識學習框架,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細節,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基礎知識薄弱的情況,很難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課本內容。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細節教育,通過對教材細節的挖掘,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高自身核心素養[2]。例如,學習“My friends”一課的內容時,由于本節課的內容貼近現實生活,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漢語表述自己喜歡的朋友,并在此基礎上利用英文進行簡單的翻譯。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單詞、語法及英語標點符號的教學,從細節方面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英語學科屬于語言性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從各個方面學習掌握和理解。在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教師的首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有效理解英語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3]。以多角度、靈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其發現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這樣的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并使其思維獲得顯著性提升。例如,學習“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一課的內容時,教材內容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利用開放性的教學課堂,組織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水果進行學習和演練,在發散學生學習思維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法與教學模式大多比較單一,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過于依賴,并形成一種固定的學習思維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無法得到有效拓展,對學生的個人發展非常不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通過創新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固定思維,全方位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例如,學習“Our animal friends”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教學模式展示教材重難點內容,并將學生喜歡的元素融入微課,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使學生真正愛上英語課堂,改變學生固有的學習思維,使其獲得一定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當前教學的核心內容。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英語學科思維的培養,通過重視課堂教學細節、多角度靈活教學及創新教學等方式,全方位培養、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